比如,男女对一些商品效用的评价就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其实,很多的生意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比如,卖奢侈品包的,表面上是卖一个容器,但实际上卖的是一个身份的象征。
我自己是懂这一点的。
所以,女孩子去买,我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
但你要我自己主动地去买这么个,我还是不会做的。
主要是我个人没这方面的情感需要。
但换过来,你要我买一个音质非常好的耳机,我是很愿意的,我觉得这很值。
可我把这耳机给有的女孩子听,人家可能听不出有什么好的,就觉得买这么贵的没什么意义。
即便我们能从科学原理的层面上理解去对方,也不见得就能达到同样的效用评价,更不见的就能做出同样的消费行为。
在我看来,这种评价和行为上的差异是必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我们的消费活动是不会这么丰富多彩。
我特别反对用经济学或会计学的标准去粗暴地评判和干涉他人的私人消费行为的做法,把「智商税」或类似的概念扣在每一件产品之上。
不要认为这种讲科学,讲数据的消费方法就很明智,实际上,这种思维造就的行为有时候也是很愚蠢的。
说到这,我就想到了吃自助餐这件事。
自助餐这个模式其实挺好的。
付上一笔钱,就可以进去畅饮畅吃,这对我这种不会点菜的人来讲是挺友好的。
可总有些人在消费自助餐的时候总想着要把店家吃穷。
他就觉得,只有把自助餐的本吃回来了这次消费才算是有意义的。
为此,他们会仔细核算每种食材的市场单价,然后跟自己付出的自助餐费用做比较,找到吃什么才能吃回本。
这就是一种会计思维的表现。
但是,做自助餐的店家也不是傻子,早就料到会有这种人的。
所以,自助餐的价格往往是很高的,还不准你浪费,想吃回本哪里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