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社交高手是怎样的 > 无声对话 感知力有时比口才更重要(第3页)

无声对话 感知力有时比口才更重要(第3页)

但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理智可以接受,但感性上理解不了。就算想要去理解,也很难第一时间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

很多父母子女之间的冲突的「内在逻辑」其实就是这样:我知道我的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好,可有些话我还是很烦,还是会和他们吵架,还是没有办法快速有效地用让大家都满意的话去沟通。

我们必须明确一件事:沟通可以是目的,也可以是手段。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判断沟通此时发挥的作用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

像上面的情境,「和父母沟通」显然是一个目的,至少是阶段性的目的。

那么,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和父母沟通」,而是「如何争取到和父母有效沟通的机会」。

正在吵架、双方都明显带着情绪的情况,显然不是沟通的最佳时机。

因此,如果你觉得现在不是一个适合沟通的时机的话,那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沟通、不要表达。

具体怎么做呢?

沉默、尿遁、假装有电话打过来……

以上方法,随意选择,都可以。

如果发现对话时机不对,就先不要说话,也不要故意沉着脸或者故意摔门进房间,那是个人都知道你在发脾气,火气上头肯定要和你死磕到底。

能不说话,就先不说话,或者干脆找个借口,说工作有事儿、老师找你,先接电话,假装聊天总会吧,停个十分钟左右。

一般情况下,气也就消了一半了(特别严重的问题除外)。

这时候不要急着沟通,该干嘛干嘛,平时怎么和对方说话就怎么和对方说。

如果对方回应,就正常处理,如果对方不回应,就先让对方静静,过段时间大家都不生气了,气氛正常了,再去讨论这件事。

这样一来,自己不用吃亏,也能以更加平和的方式把问题解决了。

沉默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适当的沉默可以解决情绪,还能让你少挨骂少挨打(笑)。

我作为一个曾经经常和父母battle,如今关系非常亲密的人,我是不太愿意用那种硬刚的方式和父母起冲突了。

毕竟不管怎么说,父母和我有辈分上的区别。就算事后他们愿意跟我道歉、跟我沟通,可我挨了打挨了骂,这个是收不回去的,本质上我还是吃了亏。

我是一个不爱吃亏的人,即使是挨骂,我也不愿意。

当然,以上情况仅限于日常正常的争吵争论,如果是那种原则性的大事,那不能回避,该掰扯就要掰扯,该硬刚就要硬刚。

但前提是,真的是涉及到原则的大事。如果自己屁点大的事情都能涉及到原则,那经常吵架并不一定是对方有问题,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本身就很作。

如果对方是表示爱你,但是方法不对,怎么让对方也「感知」到呢?

学会用这样的一个句式:「我确实有些难受,但我猜你……」

前面已经说了,感知力的意义在于,明白对方对自己的善意,而且接受这份善意。

在向对方表达了感谢之后,寻找双方可以get的共同点。

这时候估计有人会说:那如果对方的善意我确实受不了,对我没什么用,我该怎么说呢?如果让我感到不舒服了,我难道应该忍着么?

当然不是,如果这种情况还要容忍的话,那就变成讨好型人格了。

我们不应该全盘接受那些让自己感到难过的方式,该提出也要提出,只不过,提出的方法,可以注意一下技巧。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非常好用的万能公式,基本可以套用任何情境:

「我确实有些难受,但我猜你……」

比如说,你心情不好,求安慰,别人劝了你,你虽然知道对方是好意,可是心里还是不太舒服。

对方看出来了,问是不是让你不高兴了。

你就可以说:

「我确实有些难受,但我猜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关心则乱,你平时不是这样的人,你看到我这么难受着急了(具体内容根据具体情境调整)。」

这个公式的内在逻辑是这样的:

先坦诚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过不强调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话锋一转,主动去猜测对方和自己说沟通是基于怎么样的目的。除非对方明摆着心存恶意,或者明摆着是羞辱自己,尽量可以往善意的角度去考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