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封站在两侧将臣之前,就等着圣上来至,然后审理完国事,审理自家师弟的事。
但此时,又在张封身后,百官之前。
左侧站着三皇子,百官之后,还有他带来的四名武官,正是清哥四人。
不出意外。
昨日太子想介绍清哥四人,没有找到机会介绍。
所以太子想等到早朝落的时候,顺便帮清哥等人引荐一番。
除了他们,右侧百官之前,三皇子站在首位。
其余皇子,二皇子今日巡逻城防,四皇子主持城外各地书院建设,都没有来至。
张封也知道这事,又在这时看了看右侧群臣中的贺散人与莫家兄弟等人,示意他们静心等待之后,就接着闭目沉思了。
直到九十息后,圣上来至。
张封才睁开眼睛,行了一个拱手礼。
与张封一般行礼的人,还有三皇子身边的丞相。
丞相身为渡劫巅峰高手,又为大齐内千年传承世家中人,还是皇后的兄长,太子的亲舅舅。
圣上和他说过,不需跪拜。
又待百官行礼过后。
张封和丞相点了点头,示意他的事是国事,先言。
之后,就是关于丞相开口,以及百官的奏折,关于刺杀的请安问候,还有相关的大齐国事,张封都没有过于精心去听。
反正就看到百官说完,为首的太子总结,或者反对。
太子算是在朝堂上,替代圣上审理内政。
等说完,丞相点头,再向着圣上禀报。
圣上对于他们过于放松的审批,或者有些不对的地方略微指点、修正。
一些前列的大臣,六部尚书,甚至是丞相,也不时讨论,辩解几句,最后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这些讨论,像是说给太子听,让太子越来越明白政事。
也像是说给众大臣们听,让大臣们下次汇报的时候,心里有个底,该怎么去更好的写奏折。
但更多的是,有时朝廷派大臣们去赈灾,去灭匪,去镇守边境。
那时将臣在外,情况又是多变,肯定要自己做主,所以很考验自主水平。
包括圣上也喜欢讨论,他甚至什么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直到百官该说的说完。
圣上就望向了莫家三兄弟与贺散人。
到了王爷这事,他没有多言,也没有让人分辨,便让孙公公宣布一卷早已准备好的诏书。
‘贺散人、杜清诠。。护王爷有功、赐国运!’
言落。
空气中有许些波动,刹那又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