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济源介绍方位:“我们住的地方就在西门外的一条窄街边,属善化县,离灵官渡一里左右,离同在西门外的岳麓山距离并不太远。”
“那你去岳麓书院读书方便么?”这是两个女人最关心的问题。
“从灵官渡一里达水陆洲再到书院大概有三里的样子,一共五里。若从大西门出发则需五里达洁湾市又四里至书院共九里。”何济源安慰两人。
翠屏只得点头:“那这个位置实在是选得还好,半个时辰便可到家。”
院子不大,普通大小的三合院带个不大的天井,光线不错,也有弯曲的马头墙,有房八间。后门是个小圃,可种点青菜,搭个鸡鸭棚什么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何济源有点遗憾:“这里唯一不方便的是井离得有点远,要到隔两条路的一个宽路口,一棵大樟树旁边。或者也可让人从湘江上挑水过来。好处是前后都有个小坪可晒东西。”
翠屏和倩倩里里外外看了一遍,还算满意,最后到了厨房。双喜一到家就挑着水桶,带着双寿到外面熟悉地方了。
两人很快发现了异常。那厨房里的灶台有些奇怪,与她们以前用的可烧长棍柴的灶不同,那是个外壳用木制的土灶膛,灶口堆着些黑色的扁平砖,有些像煤饼子。
紧挨灶膛两侧是生铁制成、利用余热烧水的瓮坛,有盖。
倩倩见旁边还有火钳和松火钩,拿了一个往灶膛底部一掏,掏了些灰出来,同时蹲下细看,原来底部有用生铁铸成的炉箅子,用来排出炉灰。
而灶口搭着好几层长方形的煤块,也不知是自制的还是买的。
“这是从外面请人做了搭上来的,这灶不用烧太多柴,就是生火有些麻烦,甚至是老麻烦了。”何济源不好意思地笑笑。
“这种灶看着倒是方便,就是只有一个灶口,怕是做饭慢。”倩倩第一次看到这种灶,觉得相对家里两个灶口的大灶,这也小了点。
“要是这个灶来不及,还有水火炉的炉子,可以烧炭烧柴烧煤,煮水煮酒都方便。”何济源安慰她们。
这时将近傍晚,正是做饭吃饭时间,孩子们有些累和饿,都蔫蔫的,不同于刚进来时的喳喳乱看,现在都趴在椅子上不说话。
何济源叫刚挑了担水回来的双喜去外面买些糕饼回来先垫下饥。
考虑到一群人里只有他跟双喜会燃煤生灶,只得亲自示范讲解。
但见他用火镰打着艾绒,看有了暗火了便用一根细长的顶端黄绿色木条条一点,火就大了,再放上更多的细草,将火引燃,然后上面放草叶子、细干树枝,劈得很细的柴,再小心翼翼地搁上一些炭块,炭块上放煤块。
然后用蒲扇在灶口处使劲扇动,将新鲜空气经炉桥的缝隙送入灶膛,使炭块和煤块燃烧起来,整个过程很缓慢,慢到倩倩就要耐不住气了。
“在柴上放炭是为了让煤快点燃么?”倩倩问,她跟翠屏两人盯着灶口仔细学。
“是的,柴以松木柴为好,有松脂的更易燃。”
倩倩叹口气:“这样引火也太久了,比在家里都麻烦。”
“烧煤就是这样的,煤燃得慢,不像松木柴,有松脂,一点就着。”何济源倒是很有耐心。
“那个小木条条燃得倒是快。”她发现了关键点。
“那叫发烛,也叫引灯,用薄松木片片做的,一头带硫磺,蛮是易燃。”何济源有点得意地说,却没发现脸上点黑灰。
“那倒是好东西。”倩倩忙带点鼓励地点头。
“不吵了,火烧起来赶快煮饭。”翠屏看买糕饼的双喜还没回,孩子们几乎是扒在椅子上快睡着了,忙说。
喜欢乡村日暮有人家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乡村日暮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