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绽小纺车用来纺麻的,准确地讲是给绩好的麻线并合加捻。
但麻线丝长,棉花丝短,用原有的麻纺车自然不行。若是将麻线改成棉条也不是不行,只是纺的线变一下而已。问题就在这个变字上。
倩倩在新纺车还没有做出来前就拿自家的三锭小麻纺车来练习,脚踏自然是极熟练的。
先将棉条里扯出纤维缠在新加进去的木锭子上,再轻踩脚踏扯线,竟然把线成功扯了出来,再将线往里一收,锭子就将纱线缠上去了。
只是麻纺车的脚踏离锭子远,手要伸得老长,坐的位置也不是纺麻线的位置,而是离锭子近一些,纺起线来就有些吃力。
另外还需将纺麻的小锭子换成纺棉的长木锭子,而且转速要均匀,否则那棉线便粗细不匀、松紧不匀。
若是能将这些问题解决,那么这两种应该是可以通用的。
倩倩越纺越高兴,后来还在上面加了一条纺棉用的木锭子,试着纺两根纱,不过这样一来难度就大了许多。
用左手的五根手指夹住两根棉条还要均匀地拉线,刚开始全无章法,练了大半天后才找到一点窍门。
只是这样一来浪费了半天时间,少纺了二两纱,因前面的部分不好,只能重新弹了再用,何氏的脸色就有点不好看。
但她很高兴,将发现告诉尚在苦想的天开,如此演示操作一番。
天开看着喜气洋洋的孙女,脑中豁然开朗,原来如此啊。果然是只隔着一层窗户纸,万物确实是相通的。
他心里一旦有了新想法,就拿了些杂木利用闲时捣鼓起来。
他还有个想法,之前纺五绽麻线的时候,用到一条带孔横木来穿过麻线使麻线在纺的过程中不会缠在一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若是将带孔横木做小,让其只有四五个孔,像篦子那样手持,是否可以一次多纺几根棉条,多纺几根棉线?
这个想法在他脑中一闪,差点没抓住。不过要试也要等改好新纺车再说了。
过了冬至入了九,天气越发冷。雪也停了。
倩倩跟着几位奶奶、娘娘、姐妹到山里捡干菇、木耳及掉下来的槠实、橡子,其实主要是想着雪停了能否采到冬菇干、木耳这些。
山里的老树在秋冬季雨水多,半腐烂时会长花菇、平菇、木耳。
相对深的山里人迹罕至,若有心也可捡一篮半袋回来。除了自家吃,还可以拿到外面换盐换几文钱。
冬菇可以长在有些腐烂的栗子树、苦槠树、楮树、橡子树、栎子树上。
木耳能长的树就更多了,倩倩记得有一年五月的雨季后自家砍了的楮树树干上长了一树的木耳,被何氏摘菜时采了回来,用煮饭剩下的热火烘干,竟然有一两的干货。
而每年秋冬雨天过后趁闲暇进山采菇是女子们不变的活计。
这时候能捡到的一般是干湿木耳,也有香蕈生长,不过能否碰到是要看运气。
听天开和禹寿说祁阳那边有人将树砍在林中阴凉处,没事有事去淋点水,那香蕈和木耳就能长得很好,等长大了就摘下来晒干,木耳还有直接在木头上采干好了的。
倩倩听说了后还跟柏崽偷偷地将一根砍下的楮树枝放在屋子的背阴处,每天淋点水,不过等了一年多吧,那木头经雨淋和水淋后还真的长出了木耳,而且长了半根,只是香蕈则一直没长。
他们后来又试了一次,还是没成功。
问天开吧,只说他们听说的种香蕈法也只是听说,估计还是有些秘诀不为外人所知的。
倩倩还为自家到底没种出香蕈消沉了几天呢。
她冥思苦想也不懂怎么那木头长出了木耳却长不出香蕈呢?难道是旁边有木耳种子?若是在木头上面放朵干香蕈会如何?
可惜因为柏崽去远处上学,而她自己忙于染织而搁浅了。
注一:是父亲的当地俗称。
喜欢乡村日暮有人家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乡村日暮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