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真师太想到这里,就骇得手脚冰凉。
当年的种种仿佛就在眼前,那断了气的女子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她。
本以为将人埋在寺庙中,一切就能过去了,要不是突然在寺外大兴土木,她都要将这桩事忘了。
明真师太说不出的愤恨,好不容易过上了太平日子,再也不用战战兢兢,却偏偏有人来提醒她,还有这么一桩。
答应那些人租地的是妙静。
不用想,明真师太就知晓,妙静是收了旁人的好处。
云栖寺靠着那些达官显贵香火兴旺,妙静自然也要听那些人的话。
真是恶心。
早知道,她应该下手将妙静除掉,都是因为自己心太软,顾着同门之情,想要拉一把妙静,将她拽到正途上来。
明真师太想着念起了经文,像是安抚自己焦躁的心情,只不过从她嘴里说出来的是波斯语。
因为她信奉的是摩尼而非佛祖,摩尼教源于波斯,由侍法者带来大梁,她念的经文就是属于摩尼教的《二宗经》。
终于明真师太缓缓地吐出一口气,然后快步在寺中走动起来。
早些时候,她在寺中留下了记号,等着教中人来寻她,现在时辰到了,希望他们找了过来。
沿着云栖寺后山的台阶向上,很快就爬上了山坡,明真师太走到一棵松树下,紧张地等待着。
终于她听到了脚步声……
明真师太立即藏匿起来,当黑暗中亮起两盏灯时,她才松一口气走上前。
提着两盏灯的人开口道:“清净、光明。”
明真师太忙行礼:“是法平等。”
那提灯的人开口道:“可有什么急事?”
明真师太急着道:“请与宣教士说,云栖寺出了些事端,请宣教士帮忙想想法子,阻止那些在云栖寺租地的人,再兴土木。”
说到这里,她仍旧觉得不太放心:“若是能将那些人撵走是最好。”
提灯的信徒道:“我们已然知晓,你不是将那些人拦下了吗,还要让宣教士费这番心思?去年汴京城内出了事,许多教徒都被遣走,如今的宣教士还是教中刚派来的,正是事务繁忙的时候……”
明真师太一怔,没想到宣教士知晓的这般清楚,难不成是寺中另有教众向上禀告?还是在寺里另安插了眼线?
明真师太收回思量:“我……是暂时拦下了,可这件事非同小可,涉及到大梁的皇族,事情一旦败露,我被论罪没什么,就怕牵连教中其他教众。”
“你这是在要挟宣教士。”那人声音更冷了些。
明真师太咬咬牙,从前的宣教士与她交好,若是有事直接请宣教士帮忙,哪里用得着这般?
去年冬日里,突然之间换了一大批人,宣教士换了,侍法者也走了,她小心翼翼地继续在汴京蛰伏,战战兢兢过了好几个月,好在后来没有发生什么事,也再没有别的动静,这才安下心。
今年总算有新的宣教士前来,可她还没能得见一面。
“不敢,”明真师太低头,“我也是为教中着想,恐怕没有提前上报,坏了教中大事。”
“这桩事宣教士自有安排,”教徒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我也会如实向宣教士禀告。”
说完这些,教徒又道:“这些年你们在汴京委实太过懈怠,不但没能做成多少大事,反而找了许多麻烦。”
明真师太低头,她知晓教中对她们这些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