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上的‘普通’水平当然不是指和二、三流杂志上的文章水平相当,而是指每年全世界达到这种水平的研究有很多,多到只能用‘普通’来形容,就比如你现在研究的石墨烯,几乎每年都有人声称自己解决了它的量产问题。”
冯金辉刚说完,韩康顺就接着补充道:“接下来就是我们要和你说的重点了,第一类的顶级工作可以说全世界就这么几个人或者几个团队在做。”
“大多数在自己领域里已经算相当厉害的牛人,做的最多的还是第三类‘普通’工作”
“那么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CNS就这么点版面,牛人却这么多,而这些牛人还经常撞课题,你也研究凝聚态,我也研究凝聚态,那CNS到底选谁的文章呢?”
看着韩康顺停下来看着他,吴斌想了想回答道:“之前已经在他们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
“聪明。”韩康顺点点头,一副孺子可教的样子,“因为CNS编辑手里从来不缺优质稿源,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曾多次在CNS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论文的知名作者在排队等着发文章,这就导致了CNS几乎不会去考虑哪些从未在CNS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
“这也能垄断?”吴斌有点吃惊。
“唉,一件事做久了,总会形成一个固定的圈子,这话呢,听起来是有点酸,也有点阴谋论,但翻翻往年的CNS期刊还是能发现一点端倪的,只有一票固定的人才拥有向CNS灌水的权利,如果你不在那个圈子里,就算做出了同样水平的成果,甚至水平还高那么一丢丢,也是很难在CNS上发表的。”
说着韩康顺叹了口气:“我们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稿件投向CNS,但大部分在编辑这一关就被‘咔嚓’了,即使运气好,通过了……”
“行了,行了,你这说的跟泼冷水似的。”冯金辉打断了韩康顺,笑着对吴斌说:“你要理解为我们在酸也没问题,毕竟还是有很多厉害的国人在CNS上发表过文章的,我相信你也可以。”
“谢谢老师的鼓励。”谢完吴斌又好奇的问了句,“那……要怎么样才能进入CNS这个圈子呢?”
冯金辉想了想回答道:“这个答案应该还是比较明确的,如果你进过那些长期在CNS上发表文章的大牛实验室,就算是混进圈了,说简单点就是成为他们的学生,甚至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能多进几家CNS级别的实验室,如果你在实验室里表现的够出色,得到导师青睐的话,还是很容易就能发几篇CNS文章的。”
“嗯……这就是留学大概率比在国内读书更好的原因吗?”
听到吴斌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冯金辉先是愣了愣,接着回答说:“可以说是原因之一吧,毕竟国内很多大牛走的都是这路线。”
说完看着吴斌若有所思的表情,冯金辉突然一拍大腿说道:“当然,想要凭借硬实力来发表文章也是完全没问题,如果你能做出具有开创性,且可以折服全世界的伟大研究,那就无所谓什么圈子不圈子了,到时候该CNS求着你在他们期刊上发文章才是。”
“嗯,是这么个理了。”韩康顺听着点点头,“不过还有一种最惨的,既没有天才的硬实力,又混不进CNS大牛的实验室,就一个劲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研究成果,等哪个CNS大牛哪天良心发现,看完你所有的学术论文之后感慨一句‘这人还真有才,要是文章上有我名字,铁定就能在CNS上发表了,一旦他这种想法多出现几次,也就不好意思连续拒绝你了,当然,你能批量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论文也算牛的不行了。”
“韩老师……你今天好丧啊。”听完韩康顺几乎充满“倒霉鬼”的故事,吴斌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哈哈哈,这家伙的论文又被EI拒了,能不丧吗,”冯金辉大笑出声。
“说的好像你没被拒过一样。”看到自己的损友笑的如此开心,韩康顺有些不忿,
“最起码我心态比你好。”冯金辉说完又是一阵笑。
……
对于长期在科研圈混的人来说,论文期刊投稿过程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虽然没见过猪跑,但都吃过猪肉一样,基本的流程还是门清的。
所以吴斌在和他们混了这么就之后,对于《Science》投稿流程也算比较清楚。
首先,他这篇论文肯定已经过了《Science》编辑这第一关,因为如果《Science》编辑都觉得你写的是一坨翔或者没新意,很无聊,那就是直接秒拒,并且这个拒绝基本都在24小时内,在期刊界可谓是秒拒。
只要坚持过一天,那就说明你的论文进入了第二关,Editorialboard,俗称编委会,就是让一些比较资深的审稿人以及业内同行看看你这文品质如何,这个过程大概是两周。
接着当你的稿件转换成underevaluation(评估中)
这个时候一般的本科生就已经能去吹牛了,能在本科闯入这个阶段,可谓已经相当能打。
在吴斌投出稿件第四周的时候,正看着文献的他突然收到了一封邮件,打开一看,赫然是《Science》的reviewer(审稿人)发来的!
‘终于到这个传说中最麻烦的阶段了吗。’
这个阶段是和审稿人之间的一场拉锯战,一般来说,审稿人会发一些反驳或者疑问给你,如果只是几条的话,那一般是要你解释或者修改一下的意思,但如果是十几条砸在你脸上,那就不用改了,直接另投吧。
据冯金辉说,有不少人从《Science》拒绝到《PNAS》,再到一些在科研界算是二流的杂志,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能给你从《Science》拒绝到一些4,5分的小杂志。
不过吴斌在他审稿人的邮件里,倒是没看出什么刁难他的味道,都是一些角度很正的提问,于是吴斌酝酿了一下回答,开始撰写回复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