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穿越明末农民起义的 > 第456章 铁营转进(第2页)

第456章 铁营转进(第2页)

匠作司因为有各种工具炉子等等一些设备,所以专门就搞了一哨辅兵出来协助匠作司转移,这些辅兵平时也给匠作司的工匠打下手,也算是半个学徒。

“后勤协妇孺营,妇女队2765人、伤兵队266人、孩儿队177人,共计3208人。”

妇孺营中的伤兵队是铁营历次大战中受伤致残且不愿意领抚恤金离开的一群伤兵,孩儿队则是铁营战死弟兄的遗孤以及在路上捡到的身体健康的男孩。

至于那些有父亲或者母亲的孩子则是编在妇孺队里面,那些没爹没娘的才会进孩儿队,孩儿队准确来说应该叫孤儿队。王铁嫌这个名字不太好,所以就改叫孩儿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全营正兵为5979人、辅兵为2096人,总计兵力为8075人,再加上妇孺营总共为人。”

“战马(这个战马指的是作战部队使用的马匹)总数为4192匹,马骡驴等牲畜为1956头,总计为6148匹牲畜,另外最近营中的母马还下了有几十头小马驹。”

王经纬这个数据一念出来,大伙们全部挺直了胸膛一个个的都非常骄傲。

曾几何时大伙们窝在一个破庙里面度日连匹马都没有就一头驴子,人也只有不到十来号人,如今不到两年功夫就混的这么大,这能不让大伙们骄傲吗?!

最为感慨的是徐安,去年这个时候徐安带着兵将王铁他们这群贼寇从药王寺赶走,并一把火烧了药王寺,那个时候的铁营不过才几个小毛贼,如今居然能混的这么大!这怎么能不让徐安感到世事无常呢?!

现在的铁营是要人有人要马有马的,虽然现在还没有成气候,假以时日也定是一支义军劲旅!

王经纬念了一半天口也干了,于是趁着喝茶的功夫把账册递给赵胜让他来念。

赵胜接过账册之后念道:“库里存银为1160两、金85两、布匹125匹其中多为葛麻布匹、丝绸22匹。”

“麦子3065石、粟米1829石、糜子6562石、苞米621石,共计为石粮食。”

环县这个地方乃至整个庆阳府都是山地,且山头上光秃秃的土地沙化极为严重雨水少,粟米和麦子在这个地方种的不多,主要是以抗旱的糜子为主,所以铁营打来的粮食大部分都是糜子。

至于苞米也就是玉米,这东西传入中国还没有多久,相关的农业技术并不成熟,虽然老百姓发现这玩意抗旱,但是由于亩产量还没有提起来所以也就没有大面积种植。

“扎甲一副、布面甲89套、棉甲23套,长枪六千余杆、腰刀四千余副、盾牌一千五百副、六力弓800副、八力弓100副、一石弓15副。”

“库存枪头1200支、刀刃1800把、羽箭1万余支、箭头2万个。”

铁营在乔儿沟待的这四个多月里也没闲着,不停的在附近收购铁器以及铁矿石、木炭用来打造兵器,所以铁营才搞成这个多库存兵器来。

“三眼铳500杆、火药3000斤、铅子800斤。”

这个三眼铳是徐安建议王铁弄的,虽然这玩意的射程近威力小,但是这玩意配备给马军使用还是有些作用的,比如配备给哨马和塘马既可以当炮仗预警用,也可以当锤子用来抡人。

三眼铳的制作难度低铁营的工匠只需要狠狠的堆料就行了,这也是铁营唯一能够制作的火器。

铁营制作的三眼铳比官军标准的三眼铳要大一个圈还要多,重量也要重的多,这主要是技术条件不行,也只能如此。

不过这样一来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这么大一个铁疙瘩往穿甲的官军身上一抡,不给干出内伤来才怪!这种钝器可以说是专门用来破甲的。

赵胜在念这些数据的时候王经纬正在计算行军状态下粮食的消耗量,赵胜念完之后王经纬算出来了粮食的消耗。

“行军不比驻扎,这一天的消耗是海量,我大量算了一下这笔账。”

“正、辅兵一天的口粮是3斤总共每天要吃160石左右,妇孺儿童一天的消耗一斤半总共是32石,普通代步马一天是4斤粮食总共是103石,战马一天是15斤粮食总共是30石,拉车用的骡马牲畜一天是8斤粮食总共是104石。”

“这样一来咱们赶一天路最低得要吃430石粮食,以目前的库存粮食再加上一些麸子和树皮、草根差不多能吃个一个半月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