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如何,此职断不能落在旭王之手。”
“那是自然。”
看叶赐准神态自若、对答如流,倒不像是有异心之人,曦王因此收起了对他的疑虑,放他归家。
曦王为保存实力,在叶赐准被贬离岛的三年里对他不闻不问,甚至明知旭王有意加害都不出手营救,早就让叶赐准寒了心,如今回朝,两人关系再难回到当初。
叶赐准辞谢曦王后,一路快马加鞭到京兆尹府邸,商议寻找羽茗之事。
一连十多日,毫无羽茗半点踪迹,她就像是从人世间蒸发了一样。叶赐准渐渐失去了耐心,差点马失前蹄,被旭王揪住了把柄。
马失前蹄之事,还是发生在均输事务上。均输的意义,在于将某项实物贡税,自物丰价廉处转运至物希价高处出售,以获取丰厚利润。大业国江南道与靖南道皆生产粮食、茶叶和布匹,这些物资的质地上乘者,皆运往价高之地销售,或直接在港口出口,即使运输成本高,但也能赚取丰厚利润。
贡税里品质低劣的,不适宜运往路程较远的繁华之地,因为运输成本高,获利又低,因此一般是运往相邻物资匮乏的道府,满足刚需之用。
位于关南道以东,江南、靖南两道以西的夷狄羁縻州,则成了以上三道府品质中下的粮食、茶叶以及布匹的集中销售地。
羁縻州乃少数民族聚居地,是大业国的名誉管辖地,此地的少数民族虽然与大业偶有冲突,但长期与大业维持友好邦交,称臣纳贡,其地领主亦称刺史或县令,但互不隶属,其领主官职由大业国皇帝赐封,可以世袭,大业国有义务保护其正统继承人的继承权和财产权。
可是,朝廷的均输官员,却在羁縻州的其中一个地区卷入了继承权的争夺战,大业国册封的正统继承人赴长兴向泓远帝哭诉,指朝廷在靖南道设置的均输机构与其族中的叛军势力勾结,成为叛军的主要资金和物资来源,图谋篡位。
该部领土范围不大,但是牵涉到朝廷的威严,以及羁縻州的民心,泓远帝还是极为重视,于是从速补齐了太府寺少卿兼水陆转运使这一空缺,全权配合大理寺调查此事。
新任的太府寺少卿,出人意表,居然是韦应时之子,已升至兵部郎中的韦绍卿。
众人皆道韦绍卿能出任此职,完全是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韦家长期在关南道耕耘,与关南道相邻的羁縻州诸部均有接触,对相关事务甚为熟悉。此案虽出自均输司,但本质上仍然是部落内斗,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外交协调,而不是财税调节。
叶赐准和薛淳樾作为事发时太府寺的正副长官,自然无法置身事外,成为旭王阵营攻击的首要目标。泓远帝为平众怒,以监管不严之罪停了叶赐准和薛淳樾的职权,待大理寺出了调查结果后再做决断。
大理寺卿袁肃、大理寺少卿薛沛杒,顿时成为朝堂关注的焦点。
韦绍卿即将远行,特来户部侍郎府与叶沁渝辞别。
薛淳樾对此倒显得大度,非但没有干涉,反而将自己和政堂的书房让给了两人,自己退居偏厅等候。
韦绍卿此来,其实还有一事。刚到任不久的大理寺卿袁肃,即是十几年前在洛安城郊解救叶沁渝的领兵将军。袁肃长期外放为官,是在泓远帝整顿户部、刑部以及太府寺、大理寺结党风气之时调任回朝的,与韦应时回朝时间差不了多少。韦绍卿因调任大理寺任其副手,遂登门拜访,两人说起十几年前的那庄劫案,袁肃便与他说起了一些细节,韦绍卿觉得有异,特来与叶沁渝商议。
“当时我年龄还小,一些细节不太记得。我们都以为是敬王府的侍卫不慎透露了你的身份,贼人才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可据袁大人所说,他从一个被擒获的小头目口里得知,他们似乎一早就知道了你的身份和行程,所以才设下埋伏,将你生擒。但可惜山寨里的所有贼寇都死在了战斗里,最后查无实据,只能取信侍卫的供词,因此不了了之。”
叶沁渝大惊,“我从海州过来,一路也不曾张扬,他们如何得知我的身份,还获知了行程从而设伏?!袁大人是否记错了?”
“那个小头目是被袁大人的亲兵所擒,被擒之时为活命知无不言,袁大人亲耳所听,应该不会有错。只是后来被生擒的,也全部死于流矢或混战,无法对质了。”
叶沁渝心里一寒,出神了好一会后才说道,“韦哥哥,我忽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场失忆,可能拯救了我的性命……”
“你的意思是……”
“我不是跟你说过,自从获救醒来之后,我便忘记了在海州的事情了吗?既然那场劫难,是有人蓄意为之,那就是有人想取我性命,目的是掩盖一些我在海州看到或听到的事情,只是后来见我失忆了,又有敬王府庇护,无处下手这才作罢……”
叶沁渝心中顿时不寒而栗,自己丢失的那段记忆里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让某些人如此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