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位于荆南道的熙和兴商号居然在诸多涉事的商号中率先投案自首,将襄王府的罪证逐一抖落出来。从熙和兴提供的证据以及物资调拨记录来看,襄王府背后至少蓄养了十万亲兵,谋反意图昭然若揭!
泓远帝为鼓励更多的涉案商号揭发襄王府的谋反行径,特下诏主动投案并提供证据、线索者,经查实可免死罪。谋反乃诛连九族的大罪,众人一听竟可免死,都一拥而上揭发襄王府的谋反行径。
襄王府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更震惊的消息还在后头,朝廷派往襄州抓捕襄郡王的军队还未出长兴,襄郡王畏罪自杀的消息便传到了宫廷。襄郡王刘佑自刎之前,还杀死了自己的一众妻妾儿女,一个不剩。刘佑伏尸之处,只有沾血而书的两字——“谢罪”。
早上仆人发现一屋子的主子尸首,吓了个半死。
据闻泓远帝曾亲自赴宗正寺查验办案人员运回的尸身,确认为其侄襄郡王刘佑后,下诏以襄侯爵位下葬,并将自己关在御书房三天三夜,最后亲自到怡宁宫向祝太妃禀报此事。
泓远帝如此厚待襄郡王,也算是仁至义尽,朝臣无不为之动容。其实这十几年来,坊间曾流传当年襄亲王在就封途中意外身亡是泓远帝下的毒手,如今看泓远帝对襄王遗子刘佑的厚待程度来看,不像是有深仇大恨的,因此这谣言也不攻自破。
毕竟如果襄亲王真是泓远帝所杀,则一必会再杀其子,斩草除根;二不会如此厚待祝太妃;三更不会在其子刘佑谋反证据确凿后还以侯爵之礼将其安葬,因为保留爵位等于是将襄王府谋反一事抹去不提,仅认定刘佑“品行欠佳,降爵惩戒”。
一同涉案的仪安郡主刘仪,迁至怡宁宫陪伴祝太妃,但祖孙二人不得离开怡宁宫范围,形同禁锢。前太府寺卿叶赐准,褫夺一切身后哀荣,但朝廷念其已身死,失去抗辩能力,无法区分其主观意识究竟是用人失察还是有意结党,因此不再追究。
襄王府一案,让靖南道转运使、前滨州刺史沈悦走上政治前台。
群臣对敬王刘安架空大理寺,直接授权沈悦清查靖南道均输平准窝案一事议论纷纷,但泓远帝经此案后有些心灰意冷,无意再厘清这些家长里短,但又不能不顾虑群臣的非议,因此便将此事冷处理,既不言刘安功过,也不对沈悦嘉奖升迁,此事就此不谈。
薛淳樾在此案中独善其身,没有证据指向他曾涉案。
在仪安郡主刘仪被囚怡宁宫后,薛淳樾获特许赴怡宁宫见他一面,此后两人的夫妻关系便名存实亡,估计此生也不复相见。
刘仪经过此番变故,早已没了往日的跋扈,但作为郡主的傲气,还依然保留,“我只问你一句,王兄之事,是否你暗中所为?”
“我也问你一句,叶赐准渝江之难,是否襄王府所为?”
刘仪嗤笑一声,“叶赐准也值得脏了襄王府的手?”
薛淳樾不怒反笑,“既是如此,我也回你一句,襄王府倾覆,完全是自己急功近利,咎由自取!”
薛淳樾转身要走,刘仪终于服软,双眼通红,在背后一把抱住了他,“淳樾,我们回离岛吧……在离州那几天,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
薛淳樾闭起双眼,如果说他是一件牺牲品,那刘仪何尝不是……
“等有机会,我会求陛下放你出来……到那时,你想去哪我便送你去哪。”
“你们这些政争我不懂,也不想懂!求你……别离开我好吗?”
薛淳樾掰开她的手,转身定睛看着她,“襄王府已经没了,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安安静静做个宗亲孤女。你头上还顶着郡主的封号,没人敢害你性命。从此之后……把孩子平平安安地生下来,将来还有机会一家团聚。”
“你还是不认他……”
薛淳樾无奈地摇了摇头,“仪安,在襄州的那一晚,就当是我对不起你,但是你应该清楚,这个孩子确实与我无关。”
薛淳樾不想再与她争辩,毫不迟疑地转身欲走。
“薛淳樾!你对我究竟有没有过一点真感情?!”
薛淳樾顿了顿,头也不回地继续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