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播放中国古今奇案 > 第190章 货郎(第1页)

第190章 货郎(第1页)

在民国初年的兴化,有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知事大人,姓杨。他的政绩斐然,为这一方土地带来了难得的和平与安宁。他的善举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百姓的心田,人们提起他,总是满怀敬意。

就在这个平静的小城,一桩离奇的命案突然打破了宁静。一日,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县知事府的宁静,一位乡人面色惨白,气喘吁吁地闯了进来,声音颤抖地报告了一桩命案。

杨公闻讯,立刻召集人手,火速赶往现场。只见一对夫妇惨死,丈夫倒在村外的田野上,而妻子则死于家中,两人的身体竟都一丝不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更为蹊跷的是,家中财物完好无损,显然凶手并非为财而来。

杨公眉头紧锁,开始仔细勘察现场。他召来邻人和乡间干部,询问夫妇二人是否与人结怨。众人纷纷摇头,表示这对夫妇平日待人谦和有礼,从未与人发生过冲突。

这时,一位近邻的乡人哽咽着述说了他的悲痛。他告诉杨公,这对夫妇是他见过的最善良的人。他时常因家境贫寒而向他们借贷,而这对夫妇总是慷慨相助,从未让他失望过。如今,这对好心人却惨遭毒手,他实在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杨公听着乡人的诉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他深知,这桩命案背后必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决心要查出真相,为这对无辜的夫妇讨回公道。

于是,他吩咐乡里主事的里正为死者穿好衣物,妥善安葬。同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揭开这桩命案的真相,让凶手受到应有的惩罚。而这一切,都将成为兴化小城一个悬疑重重的谜团,等待着杨公去一一解开。

杨公回到县知事署衙后,立刻下令务必尽快缉拿凶手。然而,经过多方侦查,凶手仿佛人间蒸发,毫无踪迹可循。杨公反复查证核实案情,却仍未能找到新的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起案件逐渐变得扑朔迷离,成了一桩悬而未决的疑案,不知何时才能真相大白。

一年多后,杨公奉调离任,新知事徐公接任。徐公乃江右才子,年纪虽轻但才华横溢,曾在省里屡建奇功,以审案有方、断案如神而着称。巡抚大人对他颇为器重,特地派他到兴化来。

徐公上任后,听取狱官汇报此案时心生疑惑。他决定亲自下乡重新勘查现场,并决定开棺验尸。当棺木被打开时,死者尸体已经腐烂不堪,痕迹难辨。然而,徐公细心观察,竟发现致命伤口位于小腹处,似乎是一人所为。他查阅卷宗,比对伤口大小尺寸,越发确定两人是被同一人所杀,且凶器为同一把刀。

徐公陷入沉思,他想不通为何凶手要同时杀害这对夫妇。若是与男子有仇,杀之尚可理解,但为何又要牵连无辜的妇人?更何况,夫妇二人一死在外,一死在室,且都赤身裸体,这究竟是何等诡异的动机?徐公眉头紧锁,一时难以作出判断。他命人将尸体重新掩埋,打道回府,心中却充满了对这起案件的疑惑和好奇。

徐公自下乡勘查归来后,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仿佛被这桩离奇的案件牢牢牵住了心神,连吃饭睡觉都忘了。一日,他灵光一闪,突然意识到卷宗中记载的一个奇怪细节:凶手是在午后黄昏时分动手的,这个时间点人们通常还未就寝,为何男女死者都一丝不挂,而且家中财物并未遗失,也没有凌乱的迹象。徐公心中一动,暗想这莫非与奸情有关?这个念头让他看到了破案的曙光。

第二天,徐公换上了便装,化身成一个普通的村民,开始在案发地附近进行暗访。他走访了十多日,几乎成了村里的熟人,连村里的男女老幼都认识他了。他常常在小茶店里坐着,一边喝茶一边和村民们聊天,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了村里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情。

让徐公失望的是,他并没有发现村里有什么作风不正的女人或者游手好闲的男人。他召来村中的里正,详细询问了自从夫妇二人被杀后,附近村落是否有无故失踪的人。里正回答说没有。徐公又问那男子生前是否有相好的女人,女子是否有外遇的男人,里正还是摇头说没有。徐公不甘心,又问村里是否有寡妇等着再嫁,或者鳏夫等着再娶的情况,里正依然回答没有。

徐公感到无比困惑,他似乎已经问遍了所有可能的问题,但案件依然毫无头绪。这桩离奇的命案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凶手又是何方神圣?徐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知道,要想揭开这桩谜案,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徐公深思熟虑后,将死者的四方邻居都召集了起来,再次询问之前向里正提出的那几个问题。然而,这些人的回答都含糊其辞,缺乏坚定的否定。唯独邻居张某,他斩钉截铁地表示没有那些事情发生。徐公不禁好奇,追问道:“你为何如此确信没有那些事呢?”张某这才解释说,这对死者夫妇平日都以礼法自守,对自己也有恩,所以他十分了解他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徐公听后,摸着下巴,心中涌起一股异样的感觉。但他并未表露出任何情绪,只是让众人离去。他本打算再进行秘密调查,但担心被人认出,只好作罢。

经过这一番深入的调查,徐公越发觉得,杀死这对夫妇的凶手必定就在附近。特别是那男子死于村外,他的衣物很可能还在凶手家中。徐公灵机一动,想到自己手下有不少江右人,其中有些游客会用瓷器换取衣物和铜钱为生。于是,他派手下李某挑着瓷器,到死者家附近进行交易。

李某按照徐公的吩咐,第二天便出发了。他来到死者家门外,倚着担子,开始讲述死者夫妇的悲惨遭遇,以及凶手尚未落网的遗憾。他边说边抬头望向天空,仿佛在默默祈祷死者的灵魂能够安息,并帮助他们早日缉拿凶手。

就在这时,死者的邻居妇人突然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刀。她向李某推销这把刀,说它锋利无比,能切坚硬之物。但担心小孩子玩耍时会受伤,所以愿意用它换取瓷器。李某接过刀仔细察看,发现它确实锋利异常,刀背厚重而刀刃薄如蝉翼,分量十足。更让他惊讶的是,刀尖的大小与死者夫妇的伤口颇为相似。他心中一动,没有再多说什么,便给了妇人一对饭碗,换下了这把刀。

夜幕降临,李某带着那把刀匆匆返回,将其呈献给徐公。徐公立刻取出卷宗,对照死者伤口的尺寸与刀尖进行对比,竟然分毫不差。他心中一阵狂喜,连声叹道:“案情终于明朗了!”他反思自己之前的调查,原来是舍近求远,难怪一直毫无头绪。回想起之前召见死者邻居时,只有张某的回答与众不同,当时他就心生疑虑。如今见到这把刀,他心中的疑惑烟消云散,确信凶手就是那位紧邻的张某。

第二天一早,徐公立刻派人将死者的邻居们传唤到大堂。待众人到齐后,他坐在高台上,面色严峻地说道:“死者昨夜托梦于我,告诉我凶手就是他们的近邻,因奸情而起杀心。他还说,因奸杀人虽是大不敬,但望凶手能主动坦白,免受酷刑之苦。”这时,众人中有一人面色微变,正是那位紧邻的张某。徐公看在眼里,心中已有定数。

他知道,若突然质问张某,他必定矢口否认;若立即用刑,又缺乏确凿证据,恐遭人非议。于是,他目光扫过众人,注意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相貌端庄,给人一种忠诚厚道的感觉。徐公与他寒暄几句后,便暂时退入内室。

随后,他单独召见那位老者,用温和的语气与他交谈。他透露自己已经锁定凶手,但担心对方抵赖,希望老者能提供一些线索。他试探性地问道:“那位死者与张某的妻子是否有染?”老者闻言大惊,立刻反问:“公何以知之?”他坦言此事极为隐秘,除了自己以外,村里无人知晓。徐公点头微笑,嘱咐他不要泄露此事。

回到大堂后,徐公让众人各自寻找保人,然后一一释放。唯有紧邻的张某因有嫌疑被暂时拘押在监狱中。徐公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徐公为了进一步查明真相,下令拘传张某的妻子前来询问。当她被带到大堂上时,徐公突然怒拍桌案,厉声质问道:“那对夫妇因你而死,你怎能心安理得,如此冷酷无情?如今,你丈夫已经招认是他杀了人,但他又供述说,实际上是你起了杀心,提出了杀人的计划。现在,你该如何为自己辩解?”

听到徐公的话,那妇人顿时惊慌失措,大声喊道:“这简直是天大的冤枉啊!是我丈夫那个混蛋杀了人,现在又反过来诬陷我,这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