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一事。”
“相爷还曾言过,拜罗祖就是拜自己。”
林延潮点点头道:“就是这个道理。替自己去争,自己不争,罗祖再世也没办法!”
钟骡子闻言还是犹豫。
陈济川道:“你知道为何朝廷不处置,如李三才这样的贪官?朝廷要得是什么?朝廷首先要得是一年三百五十万石的漕粮,李三才是能吏,他能办得了这漕粮,故而他要贪墨朝廷只能忍着。”
“但这不等于朝廷没有治贪的办法,海漕就是办法,若是河漕成本太高,朝廷就要支持海漕。”
“相爷的意思,就是让我们与漕运总督衙门去闹?那又闹到什么程度?”
林延潮看了钟骡子一眼,微微不悦。
钟骡子连忙道:“小人明白了,万一出了事,小人一人千刀万剐都担着就是。”
林延潮道:“不要莽撞,也不要千刀万剐,你多找几个人,到时候就说是大家的主意,同时也不要硬顶,你们在屯粮公费上与漕运衙门尽量拖着不让漕船开拨,而本辅会在漕期上严催漕衙!”
数日之后,王锡爵与天子之间的密信为百官所知晓。
为此王锡爵遭到满朝攻讦。
王锡爵遭最信任的学生背叛,于是写信给天子明言他不问世事,再无回朝之心。
天子收到王锡爵信后,默然良久。
王锡爵本就犹豫是否起复,眼下出了此事,更坚定了他养老之心,如此他是再也不会复出了。
天子虽一心要启用王锡爵为首辅,但也明白已是不可能。
而这个时候授林延潮上疏,言去年新铸的万历银币三十万两,结果老百姓持之去州县缴纳秋税时,遭到地方州县的拒收。
天子一听大怒,竟有这事?
万历银币是他当初听从张位建议,以七银三铜铸的新币。
这第一批银币是以倭人战败后,向明朝进贡的石见银山所产的白银所铸。
当时倭人赔款输银大明二十万两,天子算数很好地拿作三七二十一铸了万历新币。
新币铸成马上送至,他看过后对于成色很满意,更重要是从此朝廷要多一项财源了。
这三十万两一部分被天子作为两宫建造之费,一部分拿去赏赐王公大臣,后宫嫔妃,还有一部分作为阵亡朝鲜将士的抚恤。
而最大的部分经内阁奏请,作为河南,山西二省赈灾款项下发。
结果御史上奏就在河南,竟有地方官拒收万历新币,要不然要他们额外缴一笔火耗。
此事令天子震怒,他正要下令严办这御史,结果林延潮言先不急,派官员到地方明察暗访看看还有无此事。
结果一查不是一个县,而是十几个县都存在拒收新钱的现象,或者是要他们另缴一笔火耗。
此举令天子震怒。
大明有了石见银山的输入后,准备将银钱,从称量货币改为银本位制。
比如这二十万两倭银,铸成了三十万两万历银币,其中利差的部分就是铸币税。但此举遭到了地方官府的反对。
因为原先称量货币时,火耗是归地方所有。朝廷铸币之后,等于火耗部分收入就归中央所有了。
如此对于地方州县而言,如同短了一大笔收入,自然万历新钱遭到抵制反对。
而这只是第一批银币,今年明朝与倭国在朝鲜铁山市贸将达到百万之数。
林延潮代表朝廷,已与梅家等十几家海商谈妥。
明朝海商与倭国,朝鲜商人交易,一律采用金银铜,其余一律拒收。
而海商得来金银铜以及关税一律上缴给明朝,不得私自带回国内。明朝将负责派兵从辽东陆路将这笔钱运回京师,如此一来可以避免海上运输漂没的风险,二来明朝朝廷将海商所得的金银铜一律用万历银币的方式折算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