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太宗皇帝驾崩后,许多东西,已经开始变味了。
就如府兵制度。
在太宗时期的府兵,和如今的府兵一样吗?
苏大为记得,前阵子刘仁轨给李治上过一次书。
里面提到,在太宗在的时候,还有今皇李治刚登基的时候,将士如果出征战死沙场,朝廷都会派特使慰问祭奠,还会把牺牲将士的官职爵位,转授给他们的子孙后代。
但从前年,也就是显庆五年开始,这些奖赏都没有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等到了平百济、围平壤的时候,不仅牺牲的将士没有了赏赐,就连有功的人也不一定有奖赏。
所以苏定方打下百济后,为何要纵兵劫掠,甚至不惜对投降的百济民众举起屠刀。
根源便在这里。
底层将士皆怨,若是不能平息他们的怒火,给予他们奖励,别说平百济,搞不好将士会有哗变之险。
让人当兵卖命,连卖命钱都不给。
这实在是有些过了。
而且立功之人,也得不到赏赐。
如此,下面的人谁还愿意打仗?
李勣说得没错,太宗在世时,打仗都是速战速决,常在数月时间,便取得决定性胜利,然后缴获颇丰。
比如李靖打完东突厥,萧瑀就弹劾他纵兵抢掠,唐军缴获的战利品,光是上交朝廷的就有牲畜几十万头,俘虏人口十来万。
打吐谷浑时,契苾何力和薛万彻又俘获了二十万头牲畜。
打高句丽,李世民迁徙到中原七万多人,又俘虏了五万匹马,五万匹牛,攻下十余座城,城里的财货也扫掠一空。
这样作战,不但没有损耗,唐军反而越战越强。
凡参与作战的将士,能得到丰厚的赏赐,因此人人用命。
但是现在,坐在龙椅上的已经换了新皇李治。
对军人待遇的苛刻,从李治登基真正掌权后便开始了。
只是直到现在,恶果才开始呈现。
想到这里,联想到李勣说的那些话,苏大为不禁在马上叹气。
这种情况,他知道归知道,但却也无法改变。
毕竟,这一切,是皇帝的决定。
苏大为一直认为,一个国家从进取,到收缩,不是一瞬间发生的,都会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便在于上位者的心态。
一但开始打压军人,剥削军人的待遇,降低军人的地位……
这样的军卒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保持住尊严和战斗力的。
唐军府兵早期上位者的赏罚分明。
到现在的府兵,为了卖命钱,不惜挥刀向那些藩国小民,这其中的差别,令人难过。
是大唐没钱了吗?
李勣方才确实说过,现在的战事,延绵日久,常以年记,比起太宗时,耗损国力太大了。
但这绝不是朝廷克扣军人赏赐的理由。
大唐如今的摊子是大了,人口是更多了。
但大唐也变得更富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