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夺下火炮,确实是一场难得的胜利。
那可是几十门红夷大炮,还有数十门红夷小炮。
说不定这场战役后,他也可以升个都督佥事了!
他咬牙道:“胆小的饿死,胆大的撑死,妈了巴子,就这么干!”
不过,他眼中随即闪过一丝精明:“只是,这夺炮之事,事关重大,这谁去较好……”
牛苛看着汤通,笑道:“汤将军所部英勇,每次擒敌斩首,功绩卓著,本将深感佩服。
“这夺炮的重任,自然非汤将军莫属。”
汤通露出惭愧的神情:“牛将军如此夸赞,汤某实在愧不敢当!”
“这论行军打仗,牛将军才是真正的老练谋国,办事周全!
“这夺炮的功劳,末将怎敢独享?牛将军应承担起重任,为我大明立不世之功!”
两方争执不下,最终决定共同行动。
他们迅速召集了两个驻地各参营游营的将领,讨论对策。
鉴于正兵营的骑兵也已投入战斗,众人一致同意。
经过一番分析,大家认为主动夺炮远比被动挨打要好。
这样胜利的几率也大增。
眼看清军即将开炮,时间紧迫。
众人决定将所有骑兵,总计九千余骑,全部调出。
分成几波几阵,从两个方向行动。
一部分进攻炮阵,一部分防备可能的清军侧翼攻击。
商定后,汤通的部队,由一名正兵营参将指挥。
统辖骑兵共四千人,负责抵御清军的骑兵。
牛苛的部队,由一名正兵营副将带领。
率领骑兵五千多人,目标直指清军炮阵。
这般分配下来,汤通心中颇感不快。
夺炮行动胜券在握。
而牛苛仗着兵力优势,不容分说,几乎独占了大半的功劳。
由他部队攻打炮阵,到时候炮阵被夺,又能分得多少火炮出来呢?
可实力悬殊。
汤通争不过牛苛,只能忍气吞声。
但在牛苛面前,他还是命令出击的部下,要紧密配合。
确保侧翼的安全,以防清军骑兵的突袭。
让大部队能顺利夺得火炮,击败敌人。
密集的骑兵,在前布阵。
牛苛的部队在前,汤通的部队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