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 第六十九章 太子朱标的变化(第1页)

第六十九章 太子朱标的变化(第1页)

朱标身上所发生的变化,让朱元璋感到很高兴。他一直觉得自己这个儿子虽然有明君之相,但却始终欠缺了一些铁血与霸气,做事也不够果断,有些过于软弱了。虽然都说打天下易,治天下难,为了巩固日后的统治,大明也确实需要一位宽厚仁慈的君王,但朱元璋心中一直都有着几分隐隐约约的不安。他担心将来朱标当了皇帝,会因为这种软弱而被底下的臣子们架空,最后沦为一位只知道盖玉玺的空头皇帝。臣子们也未必都是些忠良之辈,假如其中出现权臣奸相,逐渐尾大不掉之后,那皇帝就会被彻底架空,根本无法处理朝政。那样的话,他老朱家的这大明王朝,可就算是彻底完蛋了。纵观历朝历代,这样的事屡见不鲜,两汉、隋唐,还有南北宋,君王只要露出了软弱之相,就必然会被臣子们一步步欺压,最终酿成悲剧。当初朱元璋之所以要罢中书省,废宰相之位,就是担心日后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过现在么,他倒是不怎么担心了,因为有了朱桂。朱标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看起来完全就是朱桂的功劳。朱元璋再一次翻阅着此前的奏折,啧啧称奇,对这些事他颇感意外,原本只不过是派朱标去大同府安抚一下朱桂而已,没想到二人竟然走的这么近了。而且从奏折上看,朱标和朱桂二人还很谈得来,对于朱桂的话,朱标经常会认真的想上一想,然后再与朱桂一起探讨,最后欣然接受。这让朱元璋很是感到诧异,莫非朱桂天生就和朱标这位大哥合得来不成,要不然怎么两人相处的这么好。尤其是发生在朱标和东宫文臣们之间的这件事,更是让朱元璋刮目相看。没想到向来对待属下宽厚有加的标儿,如今也知道御下要严厉了。先是反驳,然后训斥,逼着文臣们亲自下地干活,最后还要给他们上课,从这些事中便可看出,朱标已经逐渐脱离了原先的一味容忍,不再像原来那么软弱可欺了。这种变化,让朱元璋心中产生了几分惊喜,这才是作为一名君王的担当和威严!仁德宽厚固然重要,但杀伐果断也决不能少。想他朱元璋戎马一生,不知手下有多少亡魂,放眼朝堂之上,有谁敢跳出来指责于他?更不用说逼着他写什么“罪己诏”了。一想到这事,朱元璋的心中顿时闪过几分阴影,还生出了一股怒火,这些文臣们,简直太过分了,行事也是如此放肆,竟然敢让标儿写“罪己诏”!这分明便是以下凌上,以奴傲主!若是当时他在场,一定要诛了此人九族!不过想到朱标的处理手段,朱元璋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这样的朱标,才是他想看到的储君。“很好,咱这两个儿子,都做的很不错!”朱元璋笑容满面的站起身来,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笑得几乎都快合不拢嘴了。俺老朱家能有这么出色的两个儿子,又是兄弟同心,何愁将来大明基业不稳?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应该赏赐小十三一些东西才是,而且这份赏赐还不能少了,必须要是重赏!“二虎!”听到朱元璋的传召,二虎赶忙站了出来,“陛下,您有何吩咐?”虽然二虎还不是很清楚其中内情,但看到朱元璋这般喜气洋洋,他心中也感到很高兴。“传俺的命令,重赏小十三!”“命内帑拨黄金三千两、白银三万两,赐予代王府。”“另取云锦、蜀锦各五百匹,也一并赐予代王!”朱元璋吩咐道,二虎听了一愣,没想到代王竟然得了这么一份赏赐,他躬身领命,刚准备转身去传令,却又被朱元璋给叫住了。“哎,俺觉得这样还是不太妥当,是不是太小气了些?二虎,你说呢?”二虎也不回话,只是面无表情的站着,他深知朱元璋的脾气,这种情况下自己还是不要说话为妙,难道真的说“陛下你是小气了点”?朱元璋又来回转了好几圈,再次拿起书案上的奏折看了一遍,又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最终下定了决心。“嗯,小十三如此敬爱他的兄长,为此出谋划策,苦口婆心,俺这个当爹的,也确实不能太小气了。”他自言自语,随后便重新定下了赏赐:“二虎,命内帑拨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宫中那些贡品绸缎,各取一千匹,全都赐予代王府!”“另外,再许代王府护卫军规制扩增五千人。”二虎原本面无表情的站在那,结果朱元璋这番话刚说完,他顿时大吃一惊,脸上表情也发生了许多变化。陛下,你刚才或许是小气了点,可这回,你好像又太大方了吧……一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还有一千匹绫罗锦缎,这可真是好大的手笔。大明建朝至今,还从未有过皇子得到如此的厚赏,就连朱标身为太子,也未曾有过这样的殊荣。这些赏赐加起来,怕不是得有好几十万两银子了,要知道大明去年一整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才数百万两而已。这份赏赐之重,由此可见一斑。尤其是朱元璋还允许代王将护卫军规模再扩增五千人马,原本代王府上的护卫军队规模就不小,再一扩充,代王府上可就有了一支人数逾两万的精兵!这对于其他被削减了护卫军的皇子们而言,简直是一件难以想象之事。“二虎,你再传一道俺的口谕给十三。”当二虎再次转身准备去传令时,朱元璋坐在椅子上,认真想了想,又开口说道:“告诉十三,让他放宽心,只管放心大胆的去做事就行了。”“俺之前答应他的事,不会变的。”“他在学府内开设的那些杂学课程,俺也一并同意了,只要能搞出点名堂出来,能为大明培养出人才,那就行了,说明他的这种方法是最好的。”在朱元璋看来,儒学和杂学其实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他从小也未进过学堂,对这些学派之争没有什么特殊的看法,反正只要能对大明有用就行了。只不过如今大明重视科举,因此儒学才会成为显学,为朝廷所尊。假如这回朱标开设的学府,真的能培养出可用之才,那就说明朱桂的方法是有效的,说明杂学也同样有用,他就会考虑在大明各地推行开来。因此,他特意下达了口谕,让朱桂放手去做,不必担心。即使出了什么问题,他也不会怪罪朱桂,用大明皇帝的身份来为朱桂兜底。二虎领命而去,他为朱元璋对朱桂的看重而感到十分震惊,看来,这一次太子去了大同府以后,代王殿下在其中出了不少力啊……在二虎走了以后,朱元璋始终坐在椅子上,微微闭着眼睛,整个人像一座雕像一样,沉默不语。许久之后,他终于睁开了双眼,似乎已经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整个人身上顿时散发出一种凝神夺魄的威势来,“来人,笔墨纸砚伺候!”外面的太监和宫女连忙进来,奉上文房四宝,朱元璋手执御笔,略一思考,便写下了一道惊天动地的旨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鉴于皇十三子聪慧贤能,颖才具备,有经天纬地之才,秉治国安天下之志,事手足甚亲,今加封其为吴王,爵位世袭罔替,钦此!”此旨一出,立即在朝野之间掀起了滔天巨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