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 第三十四章 闻风奏事(第1页)

第三十四章 闻风奏事(第1页)

闻风奏事,也被称为风闻奏事。顾名思义,这个方法可以理解为,谏官们只要凭借道听途说,就可以参奏大臣。这是一种非常极端、但却效果极好的方法,用于查找线索可谓是无往而不利。上至皇亲国戚、朝廷重臣,下到文武百官、地方小吏,在闻风奏事这项制度下,全都要提心吊胆、瑟瑟发抖。因为闻风奏事,它不需要有什么证据和证人,仅仅只需要道听途说,依靠流言,御史言官们便可以上奏弹劾任何官员,然后刑部便会直接缉拿嫌犯进行审办。哪怕是御史言官们消息有误,导致上奏弹劾错了,朝廷也绝对不会追究他们的半点责任。这种制度方法,毫无疑问会造就许多的冤假错案,导致许多惨剧发生,但对于追查线索、找出真相而言,却是一桩极为有用的利器。因为闻风奏事一旦开启,那么很多事情就再也隐瞒不住了,无论是朝堂上还是在民间,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向朝廷汇报可疑线索。“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请陛下三思,闻风奏事乃是冤案源头,切不可随意开启……”朱元璋此言一出,原本老老实实跪在地上的大臣们,顿时大惊失色,纷纷出言劝阻。这闻风奏事可是大杀器,一旦开启,估计所有的大臣们,包括大明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全都可能要遭殃!就连立于一旁的太子朱标,也忍不住心有戚戚焉:“父皇,似乎不必如此吧,闻风奏事,对官员们伤害未免过大……”就算他身为太子,在闻风奏事面前,也不会有什么特殊之处。朱元璋冷哼一声,他心里何尝不知道,这是一把双刃剑,在找出敌人的同时,也很有可能会伤到自己。然而,盛怒之下,朱元璋根本不想理会这些劝阻。要是不能把这幕后主使给找出来,那他的大明、天下的百姓们,岂不是始终都要活在阴影之中?十三好不容易才发明了一些能够帮助大明朝的东西,也能让底下的老百姓们生活变得更好一些,这才过了多久,就已经有那些狼心狗肺之徒,敢于行此刺杀之事了!要是这回抓不到主使之人,那下一次再发生这种事,十三还能如同这次一样侥幸活下来吗?到了那个时候,万一这道承载着大明希望的光消失了,他这个皇帝又该怎么办?朱元璋心里早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这闻风奏事,必须要开启!此时的他,内心早就已经愤怒到了极点,根本就不可能听得进劝阻。“朕意已决,你们不必多言!”朱元璋冷冷的看着群臣,眼神中一片冰冷。这些人当中,会不会就有勾结那幕后黑手之人呢?会不会也有人不怀好意呢?自己那些就封于各地的儿子们,有没有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有没有在暗中做些手脚?这些问题,仿佛一片片浓重的乌云,遮天蔽地,让朱元璋不断扫视着众人,脑海中波澜起伏,阴云密布。他本身就是个十分多疑的性格,除了自己,谁也不信。这回朱桂遇刺,更是让朱元璋对很多人和事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疑心四起。朱标看到朱元璋这幅神色,心里顿时明白,父皇这一次,怕是又要大开杀戒了。他在心中无声的暗叹了一口气,以自家父皇的性格,这一回肯定又是会让一大批人人头落地,不把大明上上下下杀到血流成河,父皇是绝对不会甘心的。由此可见,这次十三弟遇刺之事,对父皇造成了多大的刺激!然而闻风奏事这项制度,对朝廷上下来说,的确会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因此朱标虽然看着那些大臣们劝阻无效,但他还是想尽力尝试一下。“父皇,这闻风奏事,是否可以再缓上一缓,也好让朝野之中都有个心理准备……”朱元璋冷哼一声,“缓什么缓!准备?他们还要准备什么?让那幕后之人回去赶紧消灭线索吗?”“这一次,要是还有人敢蓄意隐瞒,朕也不介意再多杀一些人!”大臣们眼见朱元璋一意孤行,连朱标也劝阻不了,顿时吓得瑟瑟发抖,心知这回的闻风奏事是必定会开启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堂上肯定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他们心中十分苦涩,同时又惊又怕,但摄于朱元璋的威严,谁都不敢再多说话了。“都下去吧。标儿,你留一下。”朱元璋发泄了一阵以后,也微微感到有些疲惫,他示意群臣全都退下,只留下太子朱标一人在御书房。“你可知道,咱为何一定要开启这闻风奏事?”御书房内此时已经被太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朱元璋坐了下来,倚靠在椅子上,沉声向朱标发问。朱标端端正正的坐在凳子上,有些不解的回答:“父皇,臣知道您因为此事而感到愤怒,但就这样开启闻风奏事,是否会有些不妥?儿臣心中担忧,会不会引发朝堂震荡?”“标儿,你这样想,也是对的。”朱元璋此时怒气已经渐渐消散下去不少,他对朱标说道:“闻风奏事一旦开启,肯定会让朝野中都出现动荡,但是,只有产生这种动荡,才能让那些幕后之人无处藏身,最终暴露出来。”“这些人,咱是一定要把他们给揪出来的!”朱标若有所思,原来自己父皇心中,早就已经有了打算。他虽然向来仁德宽厚,但对于这些敢于刺杀自己兄弟的黑手们,也感到十分痛恨。“原来如此,既然父皇您已经做好了准备,那看来这些人是跑不掉了。”朱标虽然不喜欢闻风奏事这项制度,但既然能够帮助朱元璋抓到这些幕后黑手,他也不愿意再做什么滥好人。“嗯,标儿你要知道,十三他现在手里的这些东西,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也太让一些人眼红了。”朱元璋提醒道,“上一次咱在宫中,居然都有嫔妃为了新盐一事说话,简直可笑!”朱标听后一怔,这盐商们的手脚竟然这么长,都开始伸到朱元璋的后宫里来了?他身为大明太子,倒没怎么关心过钱财之事,朱桂上次送过的盐,他亲自尝试了一下,品质和卖相倒是极好的,却没想到外面商人们已经为这新盐打起来了。“看来十三弟发明的这种新盐,倒是吓到了大明的盐商们……”朱桂若有所思。朱元璋有些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有些恼火的说道:“何止是新盐?那些新式火枪,蒙古人的特产,还有他新开辟的那些商路,哪个不让人眼红?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盯着他,个个都想从他身上咬下一口肉来!”“其他的倒也罢了,最关键的就是这新盐!”“大明现在每年的盐政收入,可不是什么小数目,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就连咱有时候都看了头疼。”“十三这个新盐一出,不知道妨碍了多少人的利益,打破了多少人的饭碗,你说,别人能不恨他入骨吗?”朱元璋微微叹息,“十三发明这盐,本意是极好的,他也是为了能够让天底下的百姓们都能过得更好一些。”“但他这是挡了许多人的道,断了无数人的财路啊……”朱标也点了点头,这种新盐,品质好却价格低,对黎民百姓来说,确实是一桩大好事。他看向朱标,“标儿,你要记住,你十三弟他是为了咱大明,才会遇到刺杀,才会遭了这种难。”“更别说,他是一直在为你摇旗呐喊,始终站在你这一边的。”“所以,咱决定让你去一趟大同府,去和你十三弟见上一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