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女神征服系统全文免费阅读杨昊然 > 第205章 栗特人亚述(第1页)

第205章 栗特人亚述(第1页)

这种旺盛的需求在王允眼中就是巨大的商机啊!很快,改进型的磨面机在敦煌城内外建成,原先的试验品也被拆除了。新的磨面机效率更高,磨出的面粉也更细腻,在敦煌城中大受欢迎,除了一个明显的“缺点”——使用磨面机是收费的。但即便如此,和畜力、人力相比,风力、水力驱动的磨面机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所有的磨面机都由敦煌府经营,王允投资了两万钱,因地制宜地在敦煌城内外建造了七台磨面机,如今,这七台磨面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为他带来了近二十万钱的受益。短短一个月,不依靠贸易,而是服务于城内百姓,却能带了如此巨额的收入,让仓慈、张就看待王允简直就像是看财神爷一般,恨不得每天烧香、祈祷。不过这才王允看来,简直不值一提,唯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终于可以顿顿吃上劲道的面条了,而因为成本的降低,胡饼,也就是类似如今新疆烤馕的美食也在思路上普及开来,成为了人们必备的口粮。而胡饼营养含量高,携带方便,这又反过来极大的提高了商队的效率,成了来往鄯善、敦煌的必需品。技术和商业互动,碰撞出的火花让人惊喜。当初看到这种潜力,就让王允兴奋了许久,如今尝到了甜头,怎么会轻易放过。源世界中,看到商机的任重就像嗅到血腥的鲨鱼。试炼场中,王允也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王允决心尽快扩大小麦的种植面积。但单纯提高面积并不是聪明的办法,只有提高单位产量,提升生产率才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王允开始在敦煌挖掘更多的人才。他首先发现的是一个名叫亚述的农学老师,他的出现让王允对农业有了新的认识。胡人名叫亚述,是粟特人,一路走走停停,从龟兹流浪到敦煌,也是书院中最早的一批老师,负责教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农学。亚述对种植、作物和农业十分狂热,而一座商业城市并不能给他足够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他用敦煌府发给他的工资,在城北买了块地,搞了块简单“试验田”,里面种满了各种作物,田垄很密,水土环境也各不相同。不教学的时候,亚述能从白天忙到夜晚,不知疲倦。不仅仅是财富和精力,亚述也投入了无尽的感情在这篇农田上。闲暇的时候,他都会趴在田地里,对地里的庄稼,简直痴迷。王允当时正忙着规划货栈和商队的事,根本不知道亚述的存在。而亚述的试验田就在他规划的货栈上。王允彼时在敦煌已经成了说一不二的存在,何况在东汉时期,既没有文明执法、文明拆迁的概念,也就没有钉子户存在的空间。因此,命令下达,一夜之间,这块试验田就被铲平了。第二天,亚述望着已经开始施工的货栈,先是一脸懵逼,然后撕心裂肺地痛哭了一场,最后发狂般地冲向了敦煌府,要为自己死去的作物讨个公道。当时,王允正在敦煌府内忙其他的事,听到亚述在门外痛骂,夹杂着胡语的叫骂让王允多少有些烦躁。突然体会到,在任何时代,拆迁都不是一个好差事,自己如今在敦煌是什么地位,什么形象,没想到毁了别人几亩田地就被当街叫骂,实在难堪,于是便让张就拿了些钱,去赔给亚述。结果这些钱被扔到了张就脸上。张就的脾气并不好,当时就命令府兵拿了亚述,威胁要将他开除。结果他还没来得及开除亚述,亚述就开除了书院。“你以为我愿意留在你们这个鬼地方么?你们如此贪婪,只看重金银,但早晚有一天,你们会被金银饿死!我诅咒你们,诅咒这个鬼地方。荒废着丰腴的土地去赚取金银吧,早晚有一天,就算你们捧着成倍的金银,也买不到一粒粮食!”亚述说完,就推开府兵,一个人冲回了敦煌书院,打包行李,准备继续自己的流浪。张就气愤地说不出话来,看到亚述的背影消失,才回到了敦煌府内继续和王允商议扩建商队的事。两人一直聊到日落,准备用餐,王允才好整以暇地问起亚述的事情。“哦,那个蛮子,已经被我赶走了!”张就没好气地说道,随后将事情又复述了一边。王允听到一半,突然来了兴趣,不等张就说完,就骑上马,冲出敦煌,追寻亚述了。这天夜里,在敦煌城外三十多里处,王允终于拦下了亚述。在驿站中见到王允,亚述以为对方是来报复自己的,已经做好了引颈就戮的准备。就算是象牙塔中的老师,也知道司徒云如今在敦煌郡的权势。“不,是我错了,请先生和我回去。我还有很多事想向先生请教。”王允一见面,就是深深一躬。亚述愣住了,王允刷新了他对汉人官僚的认识。对方太客气,自己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听到对方邀请自己重回敦煌,亚述却摇了摇头,道:“我的田地已经毁了,那是我的梦想和抱负所在,我想去中原游历,看看那里的田地和桑树,然后了此残生。”一直一来,王允都无法理解亚述这种人,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一份事业中,痴迷入骨,不改初心。在旁人看来,他们的付出和回报完全不成比例,但在他们自己心中,只有这么做,才算是没有白活过。“一块田地而已,亚述先生何必如此?”刚刚才有所缓和的亚述又勃然大怒,说道:“一块田地?你知道我在上面花费了多少心思么?我在寻找套种的各种组合来提高作物的产量,我也想看看土地休耕最合适的周期,还有,你知道那块地上,有多少昆虫在上面安家么?那些昆虫不仅不会对植物不利,反而能够防止其他病虫害。还有,你知道我费了多少工夫,埋了多少竹管么,有了那些竹管,我就可以用最少的水来灌溉那块土地了。你这个守财奴,根本什么都不懂,你完全不知道那块地的价值。”王允大吃一惊,套种、休耕、灌溉,眼前这个粟特人居然对农业懂得如此多?自己果然没有白跑一趟。相比靠天吃饭,撒一把种子,就等着收获的落后的东汉农业水平,这货简直就是敦煌的“袁隆平”啊。可惜此时水稻还没有得到广泛种植,否则王允真想告诉他杂交水稻的技术原理,然后全力以赴支持他做好这项事业。要知道,华夏大地之所以一直陷入治乱循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农业社会的“内卷化”造成的。所谓“内卷化”就是在没有科技支持下,扩大产出的唯一希望就是投入更多的人力和土地。但土地的数目是固定的,于是只能扩张人口。例如,10亩土地上,一个人能产出100石粮食,人均产量是10。然后这个人有了两个孩子作为帮手,因为劳动力增加和分工导致粮食产出变成了130石,人均产量变成了13。丰衣足食,岁月静好。任何生物,不管是地里的植物,还是聪明的人类,扩大自己的种群永远是第一本能。于是人口越来越多,而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寻常百姓不能去送快递,不能进城打工,更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参加科举考试,实现鲤鱼跳龙门的人生飞跃。整个家庭只能在越来越贫瘠的土地上刨食,多出来的人口只能从事农业生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