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4、深渊之主 > 第四章 粒子态计算机(第2页)

第四章 粒子态计算机(第2页)

接着蓝色触手开始发光。

很快,纳特克斯收回了触手,只见原本灰暗的迷雾表面多出了很多的蓝色光粒。

光粒以指数性速度增长,仅仅是十五分钟就完成了对迷雾的覆盖。

接着纳特克斯身体化作光粒,融入了这些为迷雾世界最外围铺上一层薄薄蓝色光膜的粒子集群中。

就像之前提到的那样,纳特克斯是可以以意识形态存在的,现在的他正是意识形态,自从从水母那里借到自己的意识能力后,他几乎是每晚都会在梦境世界中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研究的方向自然就是丰富意识体系内容。

如今的他已经可以做到自由改变形态了。

进入这些光粒集群后,与它们进行连结的纳特克斯顿时感觉思维运转速度得到了质的飞跃。

这些光粒集群就是纳特克斯在方案上设计的一种粒子态计算机,这种计算机最大的优点就是计算能力得到了最大化利用,组成这台计算机的光粒既是机身又是计算单元。

这倒是与当时在血肉岛上见到的那些人类穿着的黑色防护服很是相像,也与在血肉岛上设计的定位系统,乃至在迷雾世界安装的“膜”系统,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就不再过多废话去介绍这一台计算机了。

总之融入了这一台计算机中后,他原先的一切思维都会重组,变成一个有自我意识的AI,这将大大推进方案实行的进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他成为这台计算机的AI后,那些原本正在漫无目的徘徊的蓝色计算单元开始进行排序,每一次排序都代表着所处模块的一次运行,由于计算速度很快,使得排序成为特殊结构的过程变化极快,几乎是一秒变化上千次。

这些特殊结构是纳特克斯从来到幻梦境第一次使用意识能力到现在研究出来的一套专属于他的计算语言,就像是计算机中的C语言、C++语言、Python等。

当然肯定是要比这些语言都更加先进,否则就肯定没办法做到之前利用意识体系进行的如解析、创造等。

一眼望去,看起来这些蓝色单元只是排序形成了一种不断周期性散发蓝光的蜂巢型结构,但事实上这是因为变化的速度太快,人眼无法捕捉到这种变化的速度导致的。

当然以防有人质疑,比如说什么“编程怎么可能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又或者“像这种用计算机编写的程序怎么可能作用于三维世界”诸如此类问题,我们还是把相关的原理解释清楚。

之前咱已经说过了,迷雾现在受纳特克斯控制对不对,那问题是怎么控制,是不是纳特克斯利用意识能力改变了迷雾的本有性质实现的。

那咋改变呢,是不是需要解析啊,如何解析,肯定不能用幻梦境里的那一套“先拆后解”方法,用的是模拟混沌领域改变其物理性质。

哦……这之前说过了,就不再赘述了。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也明白了,“程序如何作用三维世界”靠的是解析,解析可以把迷雾转化成为意识能量,模拟的混沌领域又能将其转化成为其他物质,现在懂了吧?

纳特克斯每时每刻都在不断重复解析和编程,最终他以迷雾为另一种计算单元,制造了一台新的粒子态计算机。

紧接着,纳特克斯开始给这台计算机输入各种代码,过程和原理就不多说了,懂得那个意思就可以了。

终于,纳特克斯完成了这台计算机需要运行程序的代码编写。

一颗颗光粒从庞大的蓝色粒子态计算机中飘出,最终在已经开始打瞌睡的水母头上聚合,变成了一位蓝发少年。

望着眼前这台计算机,纳特克斯嘴角微微上扬。

他成功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