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非洲创业实录TXT >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东非对波斯尼亚的渗透(第1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东非对波斯尼亚的渗透(第1页)

而反映在整个波斯尼亚地区,情况和萨拉热窝类似,波斯尼亚地区可以说是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和奥斯曼的天然竞技场。

后来奥匈帝国占领当地,自然也不是一帆风顺,奥斯曼帝国遗民,以及塞尔维亚这个境外势力的渗透,让当地投资形势十分恶劣。

所以黑兴根财团和背后的东非政府也只能调整战略,选择相对容易控制的波斯尼亚西南地区作为主要渗透地区。

作为德意志国家,东非天然信不过奥斯曼遗民,以及以极端民族主义复活的塞尔维亚人,所以黑兴根财团和当时的奥匈帝国军方勾结,从而将莫斯塔尔为核心的奥斯曼遗民以及塞尔维亚移民驱离到波斯尼亚地区内陆的萨拉热窝等地方。

这也是如今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居民以华人和克罗地亚人为主的主要原因,当然,在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的官方口径中,肯定没有所谓“华人”存在,这些华人都是德意志化后的德意志人,包括境内的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也是如此。

至于真正意义上的德意志人,例如奥匈帝国政府官员,军官,当地上层社会中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德意志人存在的。

像莫斯塔尔水电站公司总经理克尔来夫就是典型的东非德意志人,虽然奥匈帝国控制着当地的军事和行政大权,但是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的经济可以说完全由东非支持的黑兴根财团控制。

这也是东非和奥匈帝国政府之间的默契,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的投资集中在北部,或者萨拉热窝这种重点地区,而当时人烟稀少的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地区根本不在奥匈帝国治理能力的范围之内。

甚至在奥匈帝国占领波斯尼亚后,只有莫斯塔尔驻扎着一个连兵力的奥匈帝国军队,除了莫斯塔尔的一点军事作用以外,奥匈帝国对当地根本完全不在意。

而当时的奥匈帝国也不会想到东非会丧心病狂的直接从远东帝国引入近十万移民在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安家落户。

如今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的华人移民数量直接翻了四倍多,成为了当地的主体民族,为巴尔干半岛这个民族大杂烩地带又添了一把火。

现在木已成舟,奥匈帝国政府直接接受了现实,这对于奥匈帝国这个多民族,且没有主体民族的国家造成不了丝毫的心理负担,也算专业对口了,毕竟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地区的统治本来就一团乱麻。

东非在当地的行为反而稳固了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地区的控制,毕竟远东移民的属性就决定了他们远比塞尔维亚人,奥斯曼帝国遗民好治理。

而且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地带,因为东非资本的扶持,背靠东非这个大市场,工农业发展迅速,成为奥匈帝国南部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成为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地区重要财政来源地,这就进一步让哈布斯堡安心。

普洛切港市和莫斯塔尔市也迅速成为奥匈帝国南部新兴工业城市,东非资本在这里建设纺织,食品加工,炼铝等工业,莫斯塔尔市已经成为奥匈帝国境内重要的铝制品生产中心。

而炼铝厂是耗电大户,这也是莫斯塔尔水电站开工建设的主要原因,莫斯塔尔水电站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当地的工业能力。

而普洛切港也凭借港口优势,成为波斯尼亚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岸,和莫斯塔尔市组成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地区的双子星城市。

毕竟波斯尼亚内陆,包括最重要城市萨拉热窝想要出海就绕不开莫斯塔尔市和普洛切港,黑兴根财团通过铁路和公路建设盘活了整个波斯尼亚西南部的经济,甚至对萨拉热窝形成了虹吸效应。

……

克尔来夫继续着他的完工仪式演说:“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莫斯塔尔发展不易,通过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地区各界人士的努力,我们致力于将莫斯塔尔建设成巴尔干半岛上的明珠。”

“而莫斯塔尔水电站的建成,基本解决了地区内电力短缺问题,如今工厂和城市发展离不开电力的充足供应,莫斯塔尔水电站将会对包括电解铝,纺织等工业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莫斯塔尔有着丰富的铝土矿资源,而东非又是掌握电解铝技术的工业大国,加上东非在过去半个世纪丰富的水电建设经验,莫斯塔尔想不发展起来都难,可以说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一点对比波斯尼亚内陆的混乱可以说格格不入。

结束演讲后,克尔来夫和奥匈帝国任命的莫斯塔尔市官员们进行了热情交谈。

说实话,在东非有意扶持下,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地区在奥匈帝国境内也算经济发达地区了,这对于奥匈帝国官员也算一块捞资历的好地方,毕竟不需要太多投入,东非就把饭喂到嘴里。

这也使得东非在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地区的侨民受到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当然,掌握当地经济的东非资本群体,也事实上掌握着当地的话语权。

只要奥匈帝国政府任命的官员不是故意找茬,黑兴根财团还是愿意给他们一些面子的,就比如初代莫斯塔尔市市长,那是个彻头彻尾的酒囊饭袋,而且心比天高的贵族,最后黑兴根财团通过舆论和对当地的控制力度,将那个无知的贵二代赶回了维也纳。

说句难听的,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其实就是东非在奥匈帝国境内的一块殖民地,而且这块事实上的殖民地还是奥匈帝国用以稳定波斯尼亚稳定不得不重视的地区。

拥有六十三万人口的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不仅是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地区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同时也是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地区重要的兵源地,同时是奥匈帝国在南部的一块德语飞地。

显而易见,奥匈帝国无法统一本国语言在波斯尼亚地区更是如此,这里除了奥斯曼帝国遗民以外,就是斯拉夫人,反而东非扶持下的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地区成了唯一实现完全德语教育的地区。

而奥匈帝国的军队主要是以当地人组成,就比如奥地利,波西米亚,匈牙利都有各自军队,这个传统在波斯尼亚地区也不例外。

而波斯尼亚传统的三大人群,奥斯曼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都不会德语,而且对奥匈帝国统治比较抵触,这使得奥匈帝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将征兵主力放在了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地区。

在没有语言障碍,并且组织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三个民族,同时服从性高的华人,成为了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地区最优质的兵源地。

奥匈帝国只需要派几个高层军官,就能组织一支十分具有战斗力的军队,也是让哈布斯堡家族明白了东非当年为什么从远东帝国征集大量移民的主要原因。

远东帝国移民不仅吃苦耐劳,而且没有明显的政治诉求,服从性和组织性高,如果匈牙利能有这种觉悟,那奥地利帝国也不至于被如今的二元制政体所取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