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电子表生产线这件事,那是势在必行。
周春明敲定这件事情,足足用了两天时间。
事实上,来香江之前,他已经通过黎茂山,跟市里领导沟通过,在石牯塘产业园,新租了一块场地,用于建设新的厂房。
按照前期的规划,只要过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就会立即动工兴建。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夏晓雨和文静他们,也晓得了电子表的具体成本。
在香江本地的零售价格,也就五块钱一只。
真实的成本,那是相当的低。
这部分成本,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工资支出,另外的大头,就是房租水电这些。
倘若能进行产业转移,把相应的零配件,通过物流运输回岭南省,在本地进行组装,成本只会大幅下降。
毕竟,在香江这边,哪怕请个最普通的工人,月薪也得两千三四百块,否则人家根本不干。
了解到这个情况,夏晓雨和文静他们,也完全清楚,为何香江本地的企业主,都在纷纷把厂子迁往珠三角。
倘若经过了这一番折腾,按照周春明的说法,以后的香江将会以金融业和服务业为主,轻工业将退出主导地位。
“春明,你估计咱们的新电子表厂,将会在何时正式投产?”文静问道。
周春明略微琢磨,答道:“七月左右吧,到时候再看看,老厂子这边,在今年圣延节之前,都还会继续开工的。”
文静哦了一声。
这个速度算是相当快了。
主要在于,新厂子仅仅只做组装,功能比较单一。
只要电子元件、电池、表带等配备齐全,再改造一下生产环境,那就没问题。
在此之前,还要完成新员工的培训。
“招多少人合适?”冯丽娟也来了兴趣。
周春明答道:“暂定是五百人,其中四百人是外包性质,不算厂里的正式职工,这样市里也无话可说。”
“让他们先干着,等到条件成熟,政策放宽松了,再分批让外包工转正。”
“咱们电子表厂,实施的是同工同酬,计件工资,同样是多劳者多得。”
“明白了!”冯丽娟点了点头。
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周春明的办法,还是相对比较灵活机动的。
实际上,“公牛”和“南郊”两个制衣厂,目前也在推行这个做法,极大的提高了日产量。
众人又在厂里待了一阵子,这才在工业区里转悠,拜访相关的厂家。
在这期间,周春明也得到了一则消息。
电子表厂的前任老板黄福春,目前已经破产跑路,年前已经失联了。
黄福春欠义爷那边的赌债,之前可远远不止三百万那么一点。
哪怕变卖了工厂,也仍旧欠了一屁股债。
对于赌狗,周春明从来就不会同情。
咎由自取而已。
随后,周春明又带着人,去了荃湾那边。
这里也是一片密集的工业区。
甚至,有一家半导体收音机厂子,正在打包对外出售。
这家厂子的老板,则是因为不看好香江的前景,选择移民到枫叶国,所以打算找个有缘人出售。
价钱也不算太贵,要价五百多万。
周春明经过一番考虑,还是没有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