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明我来自辽东 > 第67章 商讨定都(第1页)

第67章 商讨定都(第1页)

一切安排妥当,朱祁镇心情愉悦,批阅完奏疏后,哼着小曲,带着狗腿子侯宝就去了仁寿宫。

“你怎么又来了?”仁寿宫中,老太太正和孙媳妇夏子心有说有笑,见朱祁镇来了,有些不耐烦的问道。

“得,有了孙媳妇,连我这个孙子都得靠边站了。”朱祁镇心道。

“孙儿不是挂念着您吗,过来看看。”朱祁镇走到老太太身侧笑道。

“一时半会死不了,你该干嘛干嘛去,这里有皇后陪我说话就行了。”老太太嘴上不饶人,可还是扭头对苏麽麽说道:“让小厨房把新蒸的栗子糕给皇帝端来,要热乎的。”

“皇祖母,您感觉怎么样?”见老太太脸色还是有些蜡黄,朱祁镇忙问道。

“不是跟你说了嘛,死不了!我还没见到我的重嫡孙,阎王爷收不走我。”老太太道。

朱祁镇苦笑摇头,看了看自己的新婚妻子道:“皇后,这几天可还适应宫里的生活?”

夏子心还没开口,老太太先瞪眼道:“大婚第一天你就跑去前朝,扔下我孙媳妇一个人独守空房,你还好意思说。”

朱祁镇无语了,这老太太简直有些不讲理,我偷懒时,你骂我,还让人过来看着我,我勤政吧,你又嫌我不管媳妇,我找谁说理去。

“来,子心,甭理他,咱们去内殿,皇祖母给你准备了几样首饰。”老太太起身,瞪了朱祁镇一眼,拉着同样苦笑的夏子心走了。

得,有了孙媳妇忘了孙子。

朱祁镇自觉无趣,只好悻悻的出了仁寿宫。

~~~~~~~~~~~~~~~~~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春节已过,明兴八年,大朝会。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来圣王治世,皆重水利,自尧舜始,而至禹,发天下之民,疏河道,因势导,灭水患,通江河,以利天下。”

“此所以历朝皆委贤良之臣,治河渎之故也。”

“先汉蜀之诸葛、李冰皆为是。”

“黄河安,则百姓安,漕渠畅,则转运利,国脉顺,而天下宁。”

“然,自故宋至前元,及至本朝以来,黄河屡发洪灾、河堤溃败之惨剧,洪水肆虐,黎民百姓饱受其苦久矣。”

“水利漕渠,上联国之命脉,下牵黎庶民生,其则之重,重乎于泰山也。”

“循官不可轻忽,况封疆之吏乎?河南之地,位在中原要冲之地,位尤为重焉!”

“朕今遣潘季驯为钦差大臣兼治河总督大臣,工部左侍郎李为翰、吏部侍郎耿文用为副使,赴河南整饬吏治、严查黄河溃堤之事,整备黄河改道修葺一应事务,卿等所至之处,如朕躬亲,钦此!”

圣旨念完,整个奉天殿寂静无声,潘季驯、李为翰、耿文用三人出班,叩接圣旨。

“诸位臣工,你们还有什么异议?”朱祁镇缓缓站起身,走到御案前,环视一周道。

谁还有异议,谁敢有异议?跳出来反对的人都被你给夺权的夺权,罢官的罢官,谁脑袋被驴踢了站出来反对。

就连头最铁的都察院那帮御史们现在都被你收拾的老老实实,其他人自然不敢反对。

“皇上圣明,臣等无异议。”群臣躬身道。

见无人出班,朱祁镇又从御案上抽出一本奏折,放在手里颠了颠,然后说道:“朕这里有一份奏折,是内阁大臣、教化部尚书王崇古呈上来的,王卿,你说说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