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红楼我是贾琏之断刃天涯 > 第237章 承担责任的勇气(第3页)

第237章 承担责任的勇气(第3页)

辛辛苦苦,花费了无数的心思和金钱,总算是入阁了,没等他开启宏图大业呢,尚书都不兼一个,这真是当头一棒,反倒是郭衍,兼了工部尚书,现在又换礼部尚书,一家伙变成了实际的三辅。毕竟李三江和李驰,都没兼尚书,怎么好在他之上呢?

郭衍也是晕乎乎的,好像喝醉了,咬破舌尖后,才算是恢复了清醒。

郭衍的事情没有任何异议,那就算是内阁全体通过了。继续下一个议题。

“这里有一份折子,大家都看看。”

李亨的奏折被传下来,都是手抄件,人人有份。

事情很简单,李亨在两江监军期间,发现民间有私铸铜钱者,故而上奏查禁。

说到大周的铜钱,其实很有故事,太祖年间,铜钱的比例是三七,三铜七铅,为啥啊,当然是因为穷啊。当初一度有人提议学宋朝,铸铁钱,还有人提议,学刘备,当百钱。

太祖还算是有底线的,没有接受当百钱,搞了个铜三铅七。这也就导致了民间私铸,很多也都是学太祖时期的通宝。按照他的配方来。

其实这事情也不算过分,但怎么讲呢,非要较真了,过去的差钱可以收回的嘛。只要不学太上皇那种矫枉过正,搞了个铜六铅四就行。

现在市面上,很少能看见太上皇当政期间的铜钱了,都去哪了呢?一个是被人收去化了做铜器,一个是被铸私钱的收了,改铸差钱。这个事情你非要较真呢,那就是杀头的买卖,不较真呢,跟太祖年间一样嘛。所以这个根子,还是在太上皇那。

大手大脚的败家,没事还喜欢下江南,花费无数。

结果自然是民间交易的时候,要不用差钱,要不直接用银子,一个天平一把剪子,非常的麻烦。承辉帝铸币之后,这个局面有所改观,大宗商品的交易,已经基本用银元了。铜四铅六的钱,在民间反而不太流行,因为还有更差的钱。

只要民间认可流行,这钱就能用出去不是?

但是李亨是得到了贾琏传授秘籍的,告诉他,这就是在抢你家的钱,得给他们点狠的。

众人看完奏折后,并没有人主动发言,陷入了沉默之中。这话怎么讲呢,没人兼任户部尚书啊,不是他的责任,怎么好轻易开口呢?

最后还是梁道远出来道:“陛下,是不是问问张大人?”

意思很明确,让张廷恩说话,他是户部尚书嘛,就算人不在京城,位子也空着呢。

这时候李三江很明显的精神一震,贾琏有所察觉,难怪这厮刚才看自己了。

承辉帝很不客气的给梁道远撅回去:“要不梁卿兼户部尚书?让张卿兼吏部尚书?”

你们俩换一换呗,一家伙给梁道远干停电了,他就是想顺口提一句,成不成也不强求,成了卖个人情,不成也不得罪人嘛。

“臣无状!”梁道远赶紧认错,承辉帝悻悻的哼了一声道:“太祖有训,民间私铸,形同谋逆。铸钱,是朝廷威严的象征,民间私铸钱者,绝不姑息。”

贾琏笔走龙蛇,飞快记录的时候,突然承辉帝叫他:“贾琏,你说说私钱的危害。”

贾琏停下手里的笔,起身看看各位阁老,先抱手,后开口:“臣不说私钱,但说邓通,以及北宋的交子。货币能流通,靠的不是什么民间的约定俗成,而是靠朝廷的信誉作保。用朝廷信誉为私人谋利,且不说交税了没有,私钱泛滥,物价就注定要上涨。百姓明明花一文钱就能买的东西,需要花十文甚至更多的那一天,不远了。”

说到此处,贾琏停顿了一下继续:“无论如何,任何人,任何理由,都不是民间铸钱的根据。太祖明见万里,臣作为后来者,拜服。”

一番话说完,贾琏坐了回去,现场的阁臣们再次沉默。

承辉帝略显厌烦的看着他们,这么点事情,居然都没有勇气承担责任。

“各位爱卿,难道还指望一个未曾及冠的年轻人承担责任?”

这句话非常的重,各位阁臣坐不住了,纷纷站起请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