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红楼我是贾琏之断刃天涯 > 第十四章 激怒(第2页)

第十四章 激怒(第2页)

贾琏这一走神,落在张廷恩的眼里,内心并没有不快的意思,如果说贾琏立刻做出反应,表示可以《春秋》为本经,张廷恩倒是会看轻他。

“学生还没想好治何经。”最终贾琏也没表态,主要是他真的无所谓,靠着强大的记忆能力,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四书五经都记得烂熟,相关的理学典籍也是一样。现在的贾琏,如果去参加科举,差的大概就是作文的技巧了。

“嗯,你读过《春秋》么?可有理解?”张廷恩可以断定,贾琏一定是读过《春秋》的。

当下版本的《春秋》是孔子整理过的,对于历史的记录成分,小于对历史的评判。

当然这是后来史学界的观点,贾琏稍稍有所涉猎,懂的其实不多。

“窃以为,圣人修订《春秋》,意在存良史,正人心。故而春秋为经。”贾琏斟酌一番,给了这么一个回答。听的张廷恩脸上陡然一僵,心头微澜,暗道:此子竟有此见识?

能说出这个话呢,肯定认真读过《春秋》,并且有自身理解的人。对不对的不说。

张廷恩本身就是个比较有想法的教书先生,对于学生能在读书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并且敢于说出来的举动,内心是很赞赏的。读书嘛,就是要触类旁通,就是要有个人想法。

“嗯,不错。”张廷恩说完就走开了,贾琏目送他走开,心里暗暗嘀咕,不会说错话吧?我这还不是通俗的解释呢。通俗的解释,以历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的庄严使命(徐复观言)。孔夫子有言:敬鬼神而远之。无疑可以看做在那个时代朴素的唯物史观。

因此,宗教在华夏没有做大,没有形成神权的原因很多,但儒家功不可没。

一个学生被老师关注了,自然会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尤其是在青云书院。

学习好的学生,喜欢被老师提问,学习差的呢?正好反过来。

青云书院的学生,不说都是学霸,至少是直隶境内的学霸。

贾琏这个另类得到了张廷恩的关注,并且提问。这就让其他人不禁微微侧目了。

别人都在朗读,就他故意在练字,与众不同,吸引老师的关注。

个头矮了贾琏半个脑袋的郭松坐在中间的位子,此刻心里很是不忿。入学考试他考了个第四,心高气傲的郭松遭到了不大不小的打击。报名那天他的趾高气扬很现在对比,无疑要低调了很多,尤其是他的算经成绩刚过及格线,贾琏则是满分。

这一对比,加重了对郭松的打击力度。

算经的分数占比不高,但必须达到及格线,才有考中的可能。这么说吧,太祖定下的科举规则中,算经不及格,文章写出花来都不行。

偏偏郭松的算经成绩一般,勉强过及格线的那种。

发现贾琏被老师关注了,郭松忍不住泛酸了。

当当当的钟声响起,早读课结束了。郭松起身东张西望,看到最后一排的贾琏正在收拾桌面,忍不住嘲讽对后面一桌的同学道:“有的人制文粗通,字也勉强,考个秀才还行,中举怕是不敢奢望。”

这话不是乱讲的,科举排名都是先看文章,再看算经的成绩。

也就是太祖起于草莽,举兵戈而救万民与乱世。威望高,手段强,杀伐决断,才能在科举考试这么敏感的问题上进行改革。即便如此,最初算经占比四成的规则,太祖不在之后,规则也渐渐的给习惯势力改动了很多,算经占比变成了现在及格就行,甚至差一两分钟也行。

贾琏自然是听到的,换成之前肯定是要忍一忍的,现在嘛,则是不紧不慢的站起来,冷笑着盯着郭松道:“大清早哪来的败犬狺狺狂吠?”

郭松闻言顿时热血上头,面红耳赤,无法反驳。理由很强大,他排名二十六。换任何一个书院,他的排名都要高许多,唯独在青云书院,算经分数占比完全遵守太祖的规则。

看见郭松吃瘪,有边上的好友站起来道:“不才正好二十四名,能否称阁下败犬?”

贾琏听了竖起拇指赞道:“阁下好风骨,非要跟败犬相提并论。”

先抑后扬,阴阳怪气,尖酸刻薄,这是三项办公室的斗争主打技能。贾琏可太熟悉了。

贾琏一番话赢得了半数同学的认可,有的拍桌子尖叫,有的哈哈大笑跺脚助兴,有的摇头晃脑口称“妙哉!妙哉!”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

十三四岁正是脸比天大的年龄,迎头遭遇到来自老板凳以不要脸为战术指导思想,互相伤害为战术目的的招数,一时间天昏地暗,无地自容。

这位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同学,被贾琏如此不要脸的招数技术性击倒,颤抖着坐下后狠狠的锤桌子。看着帮衬自己的好友如此不敢以及,郭松更是羞愤不已。主要这位帮忙的好友说法的实在是打击面太广了,引发了众怒。这策略本身就有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