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机智笨探TXT百度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溃变十二(第2页)

第一百三十四章 溃变十二(第2页)

朱元璋看了看我说道:“老三,你说让所有皇子在标儿的棺椁前守丧,一切都会清楚。现在你可知是谁害死标儿的?”

我点了点头,果断的回道:“回陛下,所有的皇子,都跟太子的死无关!”

“你确定?”

我点头回道:“确定!”

朱元璋虽然有一些失落,不过也是高兴。朱标的死,我相信朱元璋最先想到的就是诸侯王。

因为朱标是朱元璋钦定的继承人。朱元璋一共二十六子,虽然有的还年幼。不过皇帝之位,那些诸侯王就没有想过吗?

朱标的死,谁会受益最大?当然就是未来的太子。

当我说,所有皇子都与朱标的死无关,朱元璋也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不过朱元璋看着我似乎还有话说。而我也知道朱元璋要对我说什么。

我解释道:“陛下,之所以我叫您把所有皇子都叫来为太子殿下服丧。主要就是想看看,连续七天的服丧,到底谁有问题?”

“老三?这是何意?”

看到朱元璋还是不明白,我继续解释道:“陛下,您想想!如果是其中一位皇子谋害了太子殿下,在太子殿下的棺椁前,真凶势必战战栗栗,生怕罪行被人发现。您也看到了,起初所有的皇子都在为太子服丧。就在三日后,尤其是到了夜晚,这些皇子早就恢复了常态。如果秦王是谋害太子的真相,那么秦王势必全身惊恐,不可能入睡。由此可见,不光是秦王,就连所有的皇子,都跟太子的死没有关系。”

经过我的解释,朱元璋完全明白了。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再一次问道:“老三,那你说害死标儿的凶手是谁?”

我沉默了几秒钟,摇头说道:“现在我还不知道。不过陛下请放心,臣势必追查到底。”

朱元璋看了看我,点头说道:“好!”

按照原定计划,诸侯王在给太子服丧七日之后,太子朱标的遗体便开始准备如葬。

原本朱标是太子,谁都不会想到,朱标年仅三十七岁就英年早逝。朱标都没有继承皇位,又何来的墓地呢?

不过事出突然,朱元璋无奈,也只能命人把朱标的遗体葬于孝陵东。谥号:懿文太子。原本孝陵是朱元璋给自己准备的。当马皇后死后,马皇后就葬于孝陵。朱元璋原本等待百年之后,跟马皇后合葬于孝陵。

朱元璋自己都没有想到,孝陵这个地方。自己没有先去,反而他最喜欢的儿子先去了。

随着朱标的死,没有野心的诸侯王在拜别了朱元璋之后,先后返回了自己的封地。

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周王朱橚,六子楚王朱桢。这五人并没有立即返回封地。

朱樉没有离开应天,是因为朱樉在西安胡闹的民怨沸腾。在朱标上书之后,朱元璋命朱樉进京,虽然保留了诸侯王,但西安城的封地被没收。

朱棣没有走,那是我要求朱棣留在应天。因为此时此刻,我需要帮手。

至于三子晋王朱棡,五子周王朱橚,六子楚王朱桢。这三人都是有野心的。

朱标没死,这三人不敢有异心。现在朱标已死,这三人想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立储问题。现在谁要是得到朱元璋的欢心,就有可能继承太子之位。成为朱元璋的继承人。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以三子晋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周王朱橚,六子楚王朱桢的四王、就在应天城内暗自较劲。

早在马皇后死后,朱元璋的身体就开始一天不如一天。可朱元璋依旧是孤身一人主持朝政。那时候还有朱标帮忙,朱元璋并没有那么累。

但现在朱标一死,处于历史的进程、大明的国运。我提议朱元璋把朝政分散出去。尤其是现在以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楚王朱桢四人,都想着继承太子之位。所以我提议,不如让朱元璋把政务分成四份,分别让这四王管理。一来,这样可以让朱元璋看清楚,在朱标死后,他的儿子谁有本事,谁有野心。让朱元璋做到心里有数。二来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朱元璋可以借此好好调养身体。

因为此时,朱元璋干系大明国运,绝对不能死。

说来也奇怪,朱元璋就是这么听从我的话。我所讲的朱元璋都准许了。

这日,我刚从宗人府出来。就看到朱棣和马三保正在宗人府外等待着我。

我来到宗人府已经有三天。这三天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翻看朱标生前的卷宗。

朱标在到达西安城之后,就开始考察当地的环境。毕竟西安是多朝的古都。如果大明要迁都,首选是必就是西安。

让朱标没有想到的是,秦王朱樉被封西安城之后。在西安城任意妄为。

洪武十三年,朱樉为了建造秦王府,在封地连年私自收税,甚至命令关内军民人等收买金银。经过一番蒸腾,使得西安军民陷入困窘,大量的百姓卖儿卖女。

洪武十五年,有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来到秦王府请命,希望秦王可以少收赋税,但是朱樉却下令对三百多余来王府求饶的百姓大打出手,当场杀死老人一名,捉拿了近百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