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徐云拿起矿泉水抿了一口,润完嗓子后对张子昂问道:
「张院士,挖掘条件这部分我个人没有异议,不过想请教的一点是。。。。。。」
「后殿毕竟位于地底接近三十米的深处,想要完整将它与地宫主体切割并且搬运到地面。。。
。这在技术方面可行吗?」
「还是说您的想法是把后殿分成几个部分运输上地面,人家再进行结构上的拼接复原?」听闻此言。
翁同等人也将目光投向了张子昂,等待着他的回答。
此前提及过。
地宫的深度位于地下27米,算上后殿自身的'厚度',挖掘深度实际上甚至还要超过三十米。
这种深度差不多相当于普通小区的十层楼,技术方面的要求显然很高很高。
「技术方面啊。。。。。」
张子昂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嘴角扬起了一丝有些古怪的笑意:
「徐博士,你可以拿出手机搜索一个关键词,叫做'于家堡站深度'。」
「看了这个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想必你就不会有太大的疑虑了。」
徐云不由一愣。
随后他掏出手机,按照张子昂所说的内容输入了词条。
片刻过后。
一个巨大的标题出现在了徐云面前:
【世界最大、最深的地下高铁站,华夏首例「贝壳」建筑。。。。。。】
与此同时。
张子昂的声音也悠悠在徐云耳边响起:
「于家堡站。。。。哦,现在它好像改名叫滨海站了,就是一座标准的深地商用建筑。」
「它的最深处深度为60米,枢纽工程城际车站站台的基坑深度25米,并且建设时使用的地下连续墙有不少都是浇筑好后垂放下去的。」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中铁建工的队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巨型石块,其中最大的一块头尾长度达到了14。2米。」
「不过负责施工的中铁建工经过讨论后并没有把它炸碎,而是将整个石块从45米的深度完整运到了地面。」
「这个石块无论是长度、宽度还是重量都要远超后殿的对应数据,这么重的石块都能搬运出来,更何况一座后殿?」
「类似的还有HD市姜窑村的世界最大石龙,埋藏于地下15米,长度369米,02年的时候就出土了。」
「当时央视的《走进科学》想要寻找石龙的源头,为此还拍了七集专题片——最后得出两个猜测,要么是人造的,要么就是天然形成的。。。。。
「当然了,实操的话肯定没有说起来这么轻松,力矩、承载式方面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计算,否则很容易出事——网上不是有挺多拖吊车在运作的过程中翻车的视频么,那些基本上都和力矩有关。」
看着侃侃而谈的张子昂,徐云不由有些意外。
现在的土木老哥居然这么牛X了吗。。。。。
他还以为后殿这种规格的建筑,只能拆成小块挪出来呢。
接着又过了一会儿。
姜成谷也抬起头看向了张子昂:
「张院士,您对这个方案有多大把握?」张子昂挠了挠头,斟酌着道:
「整个环节最困难的就是提吊设备的力矩计算,其他都是小事儿。」
「具体的方案还需要论述,不过成功率这方面我倒是挺有信心的——如果硬要多个数的话。。。。保守点儿,9。95成吧。」
姜成谷:「。。。。。。?」
9。95成还叫保守?
你搁这儿卖二手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