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我在大明朝的日子 > 第125章 离别二(第3页)

第125章 离别二(第3页)

如果政绩不达标,可能就留在地方了。最多升个县令。老朱派一批进士和国子监生北上,自然抱有希望。让老朱失望的人,结局都不太好。

韩清虽然迂腐,上县下县,地方好坏还是分的清的。不过他现在就像刚出社会的学生。意气风发的。

“少爷放心。韩清谨记。定会以民为本,造福一方。”

看着韩清信心十足的样子。明己瘪瘪嘴说道

“那你打算怎么造福一方啊?”

“自当是清正廉明,为民请命!……”

“上报君恩,下安黎庶?韩清啊!你果然是当官的料啊!这套词无师自通啊?官腔也是张口就来!”

明己出声打断了韩清。问你怎么做,你搁这搞演讲呢!

“来点实际的!比如旱灾你要如何解决?饥殍遍野该怎么办?县令让你给他小姨子买胭脂你买不买?……”

明己说了一通问题。韩清沉默了。认真的思考了起来。他回想了一下镇江的变化。这套模式他抄不来。

经商他不会,在镇江待久了。他不像其他人抵触商业。商会是明己弄出来的。他也不认为商业是贱业了。

好处能看见,可他却不能做。兴商与国策相悖。传统的观念还在。不是谁都能像明己一样,能无视老朱的。

出海更不敢了。研究院搞出的东西,他也无能为力。虽然老朱这些年对商业改变了一些看法。不过还没明文下旨。没人敢趟雷。

韩清想了许久,没想到什么好办法。还是得用老办法

“韩清会开仓救民。上书朝廷拨款赈灾”

“那你去青州做什么呢?这事不随便找个人都能做吗?连年大旱,粮仓有粮食吗?”

明己虽然不通政事,不过治理地方倒是可以看作一笔生意。想办法双赢就行了。

官场太复杂,不进则退。进又难进。朝堂老狐狸可是不少。算计拿捏人心的手段层出不穷。做官太难,活的还累。不是明己想要的生活。

不提官场,但论治理地方。明己接受的资讯和眼界应该足以治理一县之地。这时候社会单一。想办法让百姓吃饱穿暖就行。对明己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经济模式可是多样性的。

“少爷,韩清才疏学浅。请少爷教我”

韩清虚心请教。他一直跟在明己身边。对明己还是很佩服的。

“我也没什么好办法。没去过。大旱是天灾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储水了。储水窑多修一些。”

现在这个时代对自然的改造力等同于无。明己也没什么好办法。他也没去过,不了解情况,不过也不能什么也不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有一个办法,见效有些慢。固土锁水。栽种一些耐旱的树。金枝槐,白杨,沙棘等。还有沙枣树。锁住土地水分。

庄稼也是如此,栽种一些耐旱的农作。芝麻,大葱,花生,高粱,大蒜。土豆红薯也可以。解决饥荒就好办了

这些东西能吃能卖。也就发展起来了。”

明己不会藏私,把自己想到的说了出来。历年大旱让齐鲁大地掏空了家底。一味的救济不是办法。

贸然的发展商业也不可能。没有交易的东西。不是谁都像皇家商会一样。不计成本的援助。官府也不懂招商引资。一心发展农业。大自然不给面子,他们也没办法。

地方想要发展,还得有自己的产业支柱才行。老朱的禁海令弊大于利。不让靠海吃海倒是害人不浅。

“谢谢少爷。韩清谨记”

“没事。我随便说说。行不行还不知道呢。你自己看着办就是了。要学会因地制宜。总之不能靠天吃饭。”

“是,少爷。”

“嗯,多跟本地官员学习。你这半部论语可治不好天下。为民请命不如带民致富……”

明己像一个长辈一样,对着韩清嘱咐。韩清也不觉得突兀,耐心的听着。

侯府的人员变动几乎没有。韩清也是从凤阳开始,一直陪在身边。朝夕相处胜似家人。离开之前,明己也忍不住多说了一些。

嘱托并非不舍,更不是伤感。而是有一种认可和祝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