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李为军一夜未归,就是去学技术,然后成天才了?
易中海越想越难受,便连忙挤进人群,探头向里面望去。
果然是最坏的结果!
只见李为军光着膀子,正在一台机器上,认真地打磨着一个个金属零件。
圆柱体,球体,方块,钢筋……
甭管工件的形状多复杂,都难不倒李为军。
而二车间的徐师傅就站在一旁出言指导。
易中海毕竟是八级钳工,一眼就看出徐师傅那根本算不上指导。
因为李为军已经“偷师成功”了!
就算没有指导,李为军在操作步骤上也完全没有问题。
很快。
李为军将打磨好的零件交给徐师傅,后者拿出测量工具检查一番,由衷地发出称赞:
“机械公差全部合格,形状和零件图上的分毫不差,甚至超出预期,简直完美!
一件两件是运气好,十件,几十件,那就是绝对的实力!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天才,天才啊……”
李为军只是微微点头示意,并偶尔自谦几句。
人群议论声越来越大,堪称人声鼎沸,比街上赶集还要热闹。
易中海也断断续续地了解清楚了事情经过,明白这一晚发生了什么事。
李为军这家伙,竟然只是跟着二车间的徐师傅,在车间学习了一个晚上,就达到了六级钳工的水平,甚至有青出于蓝,超过徐师傅的趋势!
想到此处,易中海瞬间脸色铁青。
一股不好的预感油然而生。
假如,只是假如,如果李为军向一位八级钳工学习,岂不是很快就能达到八级钳工的水平?
虽然听起来很荒诞,毕竟易中海本身就是八级钳工,清楚地知道成为八级钳工的难度。
但是,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李为军这小子,太邪门了!
二车间的异动,很快便影响了所有的钳工车间。
不仅二车间的工人纷纷围观李为军制作工件,甚至连一车间,三车间和其他车间的工人也纷纷闻讯赶来。
甚至,连钳工车间外的锻工车间,宣传科的科员等厂职工都纷纷赶来,想要瞧个新鲜。
比如刘海中,许大茂和于海棠就是其中一员。
甚至连第一食堂的何雨柱都赶过来凑凑热闹。
不一会儿。
就连杨厂长和李副厂长等一众厂领导也赶了过来,浩浩荡荡地进入钳工车间二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