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论语十二章原文全篇 > 第5章 论语为政2(第4页)

第5章 论语为政2(第4页)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两方面的思想主张。其一,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原文】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①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②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评析】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后面的《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原文】

2。23 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因②于夏礼,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①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②因:因袭:沿用、继承。

③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没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原文】

2。24 子曰:“非其鬼①而祭之;谄②也。见义③不为,无勇也。”

【注释】

①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

②谄:音chǎn,谄媚、阿谀。

③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