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八十年代小女工 作者耳朵陈 > 30 第三十章(第1页)

30 第三十章(第1页)

杨晓卉自问和董明月无冤无仇,以前在厂里也没见过她,她为什么这么讨厌自己呢,她想破脑子也想不明白,既然想不明白,那索性就不想了,蜷缩身子躺在床铺上就这么迷迷糊糊地睡过去了。

至于董明月为什么这么讨厌她,其实是有原因的。

董明月的爸妈是江城中层领导干部,说大不大,说小也并不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她还有一个亲大伯在省城里做小领导,在省城那边也许说不上什么话,但放在江城那大小也是官啊。

这让她在大院那片可谓是鹤立鸡群啊,出尽了风头。是有比她爸妈职位高的,但也没有比她大伯在省城的级别高啊,再加上大伯没有女儿,特别疼爱她,省城里面有什么时新的东西买了寄回来给她。

虽然长得说不上特别出挑,被这些时髦的衣物化妆品一衬,那也是顶漂亮的姑娘,经常受到别人的交口称赞,至于这赞美有多少水分,有多少是看在大伯的颜面上,她才懒的管。

这样一个天之骄女本来是奔着政府单位去的,想和父辈一样在政坛上施展拳脚。那年她高中毕业,她大伯给她弄了一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就等她毕业回来放在自己眼皮底下帮扶着,谁要做手脚欺负她也要看看背后站着谁。

计划赶不上变化,正好赶上上山下乡闹的最凶的时候,很多家庭有抵抗情绪,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乡下受罪,有几个好斗的家长和孩子甚至冲到政府单位里闹了一厂,惊动了保安科,后来他们配合着警察是把这些人抓进牢里改造了,可是引起的后果很恶劣的。

在当时的情形下,他们如果安排自家女儿去上了大学,被有心人信捅出来,凭什么领导干部家的孩子不仅不用去当知青,还能去上大学,这不是捅了马蜂窝了吗,这要是让那些送孩子下乡的家庭知道了,还不得一窝蜂的过来闹吗。

毕竟这事是他们理亏,她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论理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才不用送去乡下当知青,大院里面也有家里几个孩子,或多或少的送了一两个孩子去乡下了。她能待在城里,也是凭着省城的大伯出了力,江州实在太小了,市里的领导们很多时候需要仰仗省城的大伯,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默认她留下。

默认是默认,要是被人捅出来,他们可不会背后帮忙遮掩,不趁你病要你命就很算很好了,董明月的父母跟她在房间里面谈了一夜,第二天董父就去找了人,把她安排到机械厂当了一个小小的办事员。

要说不委屈那是假的,本来要去大学镀层金,学成归来进到政府单位,晋升都比一般人快,可是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到机械厂上班总比去乡下要强百倍千倍啊,董明月擦干眼泪,精神抖擞的去上班了,她就不信在机械厂会出不了头。

短短几年时间,她就从办事员升职为办公室主任了,仿佛如有神助。要说一点也没借助家里的关系那是不可能的,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家里有条件不用,那是真傻。

董明月自身条件出色,也会做人,虽然有看碟子下菜的意思,但让她看中巴结的人感受到的都是春风般的温暖,再加上家里使劲,坐稳办公室主任的职位后,现在一心想要更上一层楼,想从机械厂转到政府机构。

以上这些让她一向自视甚高,特别是机械厂也没什么出挑的女职工。

元旦文艺汇演那天,她也报了一个节目,也是歌唱节目。在杨晓卉她们没有上场前,她的节目得到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还没等她卸完妆,杨晓卉的节目上场了,听到外面发自真心的赞美声和雷鸣般的掌声,跟之前敷衍着应付着的掌声完全不同,那些是看在她父母,她大伯的面子才会鼓掌,她其实自己也知道唱的很业余。

知道是知道,但是这样被下面子,董明月是第一次,本来心就比针眼大,从来都是顺风顺水的一路走过,突然就被人比下去了,那种落差感一般人是想象不到的。

再加上杨晓卉因为汇演汇演声名鹊起,每当听到领导们谈论元旦汇演,总会提起那个让人惊艳的杨晓卉,没几个人记得她也上台表演了,这能不让她恨的牙痒痒啊。不然换作以前的她怎么会把一个小小的临时工放在眼里。

就算这个临时工转正了,那也是个车间女工,她们档次可不一样。

所以女人心眼就是小啊,因为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记恨,千万记得不要随便得罪女人,有时候在你看来根本不算事的事,或者早已经忘记的事情,在她们看来那可是奇耻大辱,记在心里念念不忘。

杨晓卉美美得睡了一觉,在床铺上盘腿坐了起来,精神还有点迷糊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