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洪衍武和陈力泉和旁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已经亲身体验过这个过程。
还别看勤行苦,那只是对常人说的,再怎么苦也没学跤苦啊?
而玉爷的这种规矩与调教,却实在值得金子。
不但把他们的耐性、韧性早磨出来了,他们浑身上下,也早就练出真功夫来了。
他们都记得,玉爷曾经说过。
“别怕挨打,别怕流汗,只要吃过这茬苦,天下就没苦可吃了。将来你们只要拿出练跤三成的精力和毅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事实也果然如此,跤术带来的好处,已经全盘延伸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就拿和厨行有关的事儿来说,厨房或食堂里,不论多油的地面,他们哥儿俩从没跌过跤。
带着鳞的鱼、带着冰渣的虾不好沾手吧?他们哥儿俩信手拈来。
大铁锹翻炒和揉面这样的体力活儿就更别说了,他们一人能顶仨。
甚至有个理论说,动手能促进大脑的应用,似乎也很有几分道理。
他们身上真的似乎有股子灵性,只要是用到胳膊腿的玩意,无论干什么,上手都比旁人快。
再加上如今洪衍武的态度,远比以前还认真。
他不但把“张大勺”的每一句要求记在脑子里,甚至还一丝不苟地拿笔写在了一个专门的本子上。
那还能错的了?
结果没出俩礼拜呢,他和陈力泉就基本干成熟练工种了,就跟别人干了三四个月似的。
而且在洪衍武的规划下,俩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跟流水线一样的操作,更是旁人所不能及的。
这不但让小食堂另一位大师傅华英看在眼里,背后跟“张大勺”直夸他们。
也同时弄得“张大勺”啧啧称奇,不敢相信。
他可真没想到,才这么短的时间,洪衍武和陈力泉就能把事儿干到这份儿上。而且没一点燥性。
弄得他要想挤兑人,都已经不太容易了,有时候就是逮着错,骂着都没劲了。
因为他自己都有点感到牵强,有了鸡蛋里挑骨头的不好意思。
于是突然间,老家伙就哑巴了,天天就叼个烟斗,不言语了。
这也足以证明,他骂人归骂人,却不是不讲道理的。
或许就是通过小事,在相看人的忍耐力呢。
只是不骂归不骂了,取得的进展还是很有限,“张大勺”并没有变得有多好相处。
他天天见着洪衍武和陈力泉卖力气干活,也完全没个笑脸。
总之,闷着也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这就是故意晾人,永远跟看不见你一样。
可越是这样,洪衍武还越是卖力气的干活。
因为除了他坚信能耗到让“张大勺”软化以外,让“张大勺”无话可说,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和成就。
更何况他已经绝对认定,这个臭脾气的厨子是有一身真本事的高人了。
这话又是怎么说的呢?不是还没亲眼见识过“张大勺”的手艺吗?
嗨,即便如此,通过一些细节的观察,要想确定这一点也并不难。
比方说吧,有这么一次,大食堂早班用肉猛了,把晚上的准备炒青椒给用了。
临近中午大食堂就派人找来了,说奉庞师傅之命来借点肉。
“张大勺”就问,“想借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