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六年(公元1652年)正月。
乾帝王昊决定亲征美洲。
选择在正月出征,是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台风。太平洋海域的台风通常是在农历四月初到九月底,在农历十月到次年三月之间,是很少会有台风的。
舰队走的是倭岛航线,从北海道到北美洲的距离,大致相当于从上海到印度。
所不同的是风险问题。
从上海到印度,航线曲曲折折,都是顺着海岸线附近行驶,而到美洲,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海岸线。因此,在季节的选样上,就必须避开台风的高发季节。
这一次,王昊一共带了1000艘战船。
战船的数量没有上次远征欧洲时多,但是,总吨位却几乎大了一倍。因为上次远征欧洲时,虽然出发时带了1500条船,但是“嘟嘟”船占了一大半。
而这一次,一艘“嘟嘟”船都没带。
主要是“嘟嘟”船太小,抗风浪能力差,而且是硬帆船,在不使用蒸汽机时航速很慢。而这一次要横渡太平洋,带上“嘟嘟”船的风险太大。
所以,这一次都是较大的船,而且都是软帆船。
其中包括:
铁甲船(暴龙号)1艘;“哼哼”战列舰350艘,“啪啪”软帆舰649艘。总数则好凑够1000艘。
总兵力15万。
其中12万是华夏军,3万是黑炭军。
具体航线如下图所示:
……
(附录,从上海经过倭岛到北美的航线。) ……
将领方面,这次带得比较多。
包括:
李岩、郭绍振、熊少平、肖熊、谷可成、刘体纯、白文选、顾三麻子、金三壮、殷根硕、朴宜勇、朴昌欢、朴有益、朴宜疾、朴宜徐。
南北美洲的地盘很大,需要的将领也会很多。因此,王昊趁机将那些原朝鲜国防军的将领,以及起义军的将领都带上。以后将他们留在南北美洲。
也算是“去库存”。
……
除了这些将领之外,还有原来的那些印第安人。
当初的那47名印第安人。
现在还剩下42人。
一直以来,王昊都在重点培养这些印第安人,让他们接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生吃罗卜为自己挡刀而死之后,王昊变得更加重视他们。
特意将他们带在身边,有事没事教他们一些兵法战略。
如今,十年过去了。
这些人不仅都学会了说汉话、写汉字,还都学完了《孙子兵法》、《六韬》、《三十六计》、《纪校新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