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宋玟京 > 第一三四章 杀鸡儆猴(第1页)

第一三四章 杀鸡儆猴(第1页)

杭州的奏报以十万火急的速度送到了汴京,出现在了皇帝赵顼的案头!

赵世琚果然反了,随后关于私盐案的结果也呈报上来,余杭郡王赵宗咏是幕后主谋!

垂拱殿里,赵顼一脸阴沉,适才龙颜大怒。登基不久发生谋反,亲伯父贩卖私盐,这对他的威信是很大打击,勃然大怒是必然的。

宰相们都低着头,不敢冒然发言,从职责上讲,他们都是有责任的,生怕一不小心再触怒龙颜。

今日讨论的主题是谋反案,至于赵宗咏的事情,众人都知道会很麻烦,因此容后再议!

谋反的人物是赵宋皇室,太祖一系的子孙,这让多年前的烛影摇红的猜疑再次浮出水面。这不只是一场谋反,也是一桩丑闻!

可怜他们君臣上下,从朝廷到地方,竟然没人有丝毫察觉。

很巧合地被林昭发觉,继而催化,否则任由这场谋反风暴酝酿下去,有朝一日突然爆发,后果会何其严重不堪设想。

数日之前,他们收到了林昭十万火急的奏报,刚刚才着实应对的时候,叛乱已经发生了,依旧算是猝不及防。幸运的是,杭州安然无事,叛乱在一夜之间被平定,恶劣影响也下降了许多。

而这一切,都多亏了林昭!

即便多位相公很不喜欢这位气死唐介的“凶手”,但这可否认,这次他多亏了他的敏锐勇敢、当机立断。奏报上的说很清楚,林昭身先士卒,浴血夺门,正经的是玩命。他们这才发现,林昭不只是个柔弱书生,原来是文武双全。

谋反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善后比较麻烦!

在这一点上,赵顼与宰相们的意见有些差别。他本来想,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将太祖一脉,或者至少赵世琚一家一网打尽。将近百年时间,太祖一系一直是他们的心腹之患,难得有机会将他们连根拔除,赵顼怎么肯让过如此良机呢?

何况后面还有一个赵宗咏父子贩卖私盐一案,手笔之大,很是吓人!哪怕是自己的亲伯父,也是不能容忍的。赵世琚的谋反案要是处理太轻,后面的私盐案又当如何呢?别看这个皇帝年轻,看起来柔弱,实际上是个心狠手辣的主,想法也非常深远。

结果还没说出口,宰相们们声称应该以慈悲为怀,仁者得天下云云。言下之意,既然赵世琚已经自刎而死,就不要牵连甚广。

赵顼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奈何宰相们如此态度,事情便不可操之过急,只能慢慢来了。

“好了,此事稍后再说!”赵顼摆手道:“当务之急是稳定两浙的局势,杭州许多官员要要么谋反,要么官商勾结,要么尸位素餐,太让人失望了,必须尽快加以整治!朕有意对重新任命,诸位以为如何!”

这是正确安排,自然无人反对,杭州两个县令要补充是肯定的,不过听官家话中意味,似乎不止这些啊?

果然,赵顼稍后道:“治下发生如此大事,知州郑獬竟然毫无察觉,平叛甚为迟缓,难免有渎职不察之嫌,念其过往政绩,且先修养些日子吧!”

相公们听的清清楚楚,虽然没有治罪,说得好听是修养,可这与罢官有什么区别?郑獬这次是触霉头了,哪怕他乃三朝元老,担任过翰林学士,修起居注的正三品官员!没办法,平时渎职都是小事,偏生谋反的时候磨磨唧唧!不过这已经算好了,有御史弹劾他与赵世琚父亲赵从贽交好,恐有勾结,好在皇帝并未轻信,否则就不是罢官这么简单了!

罢官只是暂时的,说不定将来还会有复起的可能,只是什么时候就不好说了!不过郑獬已经五十岁左右了,就此以耽搁,仕途基本算是完了。事实也是如此,后来郑獬虽又再出任青州知州,但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屡屡受挫。没过多久便告病赋闲,担任提举鸿庆宫的闲职,此后不久便抑郁而终了。

“杭州刚刚经历叛乱,局势不稳,秩序混乱,必须要一位德高望重,能力出众的大臣才能镇守。朕以为,就由知谏院赵抃出任,诸位以为如何?”原来皇帝心中早有人选。

赵抃,字阅道,衢州人,景佑元年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全是,因为肤色偏黑,人称“铁面御史”,与包拯齐名。这样的人刚正不阿,处理谋反的善后事宜最好不过。他曾经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不好大喜功,无为而治,对于动荡之后的杭州恢复是大有裨益的。

可见赵顼是做了一番准备的,选出这么一个人,面面俱到,再合适不过。即便有谁心中已经另有人选,也的挑不出半分毛病来。

“陛下圣明,赵抃出知杭州可安东南!”宰相曾公亮表示赞同,其他人也不反对。

赵顼随后又道:“此番平叛林昭功不可没,朕赏罚分明,加封其为钱塘县男,诸位可有异议?”

公侯伯子男,虽说是功勋爵位里的最低一等,但总算是有个爵位,有身份的人了。继赐进士出身之后,林昭的身份地位再次得到提升。

相公们也心里有数,林昭这次确实有大功,拼命换来一个男爵,谁要是在反对就过分了。要知道相公们封个伯爵、侯爵,甚至国公都再正常不过,相比之下林昭已经够吃亏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