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知府,虚报账目,骗取朝廷钱财,中饱私囊,危害百姓,勾结匪寇……
可以说,安知槐犯下的桩桩件件,都透露着浓烈的血腥气味,令人触目惊心。
偏偏就是这么一个无才无德,恶贯满盈的人,不仅得到了官员的举荐,而且还通过了上任期间的考察。
这是何等的可笑?
是个人都能看出,这里面存在多大的问题。
不仅仅是考察安知槐的考官被贿赂了,存在龌龊的交易。
甚至,或许连“察举制”的根子都腐坏了。
所以这些人才能做得这样肆无忌惮!
“以小见大,见微知着……世安侯的手段愈发惊人了,大局已定!”
一些官员毛骨悚然。
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程度,李讲的计划昭然若揭。
安知槐这个知府,初见无足轻重,一开始没人觉得李讲能够凭借他,扳倒靖王这座大山,推动《科举法》。
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
一张来自二十年前的举荐书,李讲竟然硬生生的将这枚不起眼的棋子,抬升到了不可无视,举足轻重的程度。
庄嘉平完了!
这是所有人的第一感受。
若只是单纯的识人不明,或者退一万步,被揪出与安圣世家存在暗中交易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问题就出在安知槐此人身上。
他太臭了。
就像是一座上万年没人清洗的茅坑。
谁落在手上,爆炸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牵连进去,落得一身洗不掉的脏污。
此事爆出,那是连靖王都保不住这只臂膀了。
若不明哲保身,很容易将自己赔进去。
“风暴将起。”有人心中已有预感。
义务教育的启动资金,那可是李讲千辛万苦从上界带来,充入国库的。
然而,靖王一党明抢不成,就在暗地里使绊子。
试问一个知府就敢虚报两万的学生名额,其他更大的官员呢?
拔出萝卜带出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