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星际旅行记动漫 > 第264章 荧惑星(第1页)

第264章 荧惑星(第1页)

火星:大约形成于四十五亿年前,比蓝星晚了近一亿年左右。当太阳系进入目前的布局时,火星是在引力吸引旋转的气体和尘埃进入时形成的,成为距离太阳第四颗行星。火星的大小约为蓝星的一半,与其他类地行星一样,它有一个中心核心、岩石地幔和固体地壳。

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远的行星,属于类地行星,也是距蓝星最近的一颗行星。火星距离蓝星最近时仅有0。55亿千米,最远时有4亿千米。火星的平均直径为6794千米,大约为蓝星直径的一半。表面积约为1。45亿平方千米,仅相当于蓝星上陆地的表面积。体积约为1630亿立方千米,大约是蓝星体积的百分之十五。质量6。42x1023千克,仅为蓝星的百分之十。火星平均密度为3。93克立方厘米,与蓝星内部地幔的平均密度相似,是类地行星中密度最小的。火星上的引力场比蓝星弱,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3。72米秒2,大约是蓝星的百分之三十八。除了南北两极的白色冰盖,整个星球都被红黄色的沙丘和砾石所覆盖,属于一颗沙漠行星。火星的大气很稀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氮气和氩气,还有微量一氧化碳、水蒸汽和臭氧等,氧气含量极低。因为大气稀薄,所以平均气压仅为5。6毫帕,约为蓝星的千分之一。火星上的温度变化范围为27c(300K)到-138c(145K),全球表面年平均气温-63c(210K)。火星的磁场较蓝星弱,表面的引力为3。693米秒2。火星的最高亮度可达-2。9等,在八大行星中仅比木星、金星暗,因此在蓝星上晴朗的夜空中肉眼可见。

火星的轨道和太阳系的所有其他行星一样是椭圆形的,但它的轨道形状明显比蓝星扁。衡量一个椭圆形状的参数是偏心率,正圆的偏心率是0,偏心率越大,椭圆的形状越扁。蓝星轨道的偏心率是0。0167,而火星轨道的偏心率是0。0934,在太阳系八大行星里排名第二(轨道最扁的是水星,偏心率达到0。2056)。它在近日点和远日点与太阳的距离,差异可以达到4250万㎞,而火星与蓝星之间的最小距离才只有5570万㎞。[18]

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比蓝星慢,蓝星的前进速度平均29。78㎞s,最快30。29㎞s,而火星的前进速度是24。07㎞s,最快26。50㎞s。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恒星年)是686。98个蓝星日;火星两次经过它自己的“春分点”,也就是火星轨道平面与火星赤道面升交点的时间间隔是686。973个蓝星日,这是火星上的“回归年”。每779。94天,火星-蓝星-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重现一次,这是火星的“会合周期”。

从蓝星轨道到火星轨道之间的距离,与更远的木星轨道相比,相差将近10倍。火星是距离蓝星最近的外行星,但并不是太阳系里离蓝星最近的行星。火星与蓝星轨道半径的差距,大约是金星的1。89倍。单从轨道形状、轨道距离和行星大小来说,金星与蓝星更为接近。火星的自转与蓝星相似。

火星有两个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火卫一(phobos)呈土豆形状,它是火星的两颗卫星中较大也是离火星较近的一颗。火卫二(deimos)较小而且是靠外侧的一颗卫星。两颗卫星的形状不规则。我们在太空中完全能够看到这两颗卫星的样子。而且在释放第三颗卫星的时候还与火卫一擦肩而过,它那巨大的身形从飞船头顶飞过,距离飞船仅一公里,火卫一狰狞的模样看得我们全身冒冷汗。如果被这个撞到,那肯定是船毁人亡的结局。

火星并不被华夏古人们看好,因为古人们发现它呈现红色,措意才会管它叫荧惑,取“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象征着灾祸之源,自然不是什么好寓意。

晋代志怪小说《搜神记》还记载了一个故事,三国时期,火星(荧惑)还曾幻化成人来到世间,并预言三国终归司马氏。

在华夏古代,还有一个叫“荧惑守心”的天文现象,被看做灾祸的预兆,比如《汉书》中就记载了“王莽篡汉”之前的一次“荧惑守心”。

在西方,则将火星看做战神。比如火星的英文名称mars,就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马尔斯,对应希腊神话中的阿瑞斯。他也被视为春天之神,英文中三月的单词march,就马尔斯一词。

火星离地球更近,易被观察到,但从蓝星上看,火星的运转实在奇怪。它公转周期是687天,相当于蓝星的一年多近两年的时间,两星时远时近,平均780天相会一次(有时是764天,有时是804天)。

火星的公转轨道与蓝星不一样,蓝星更接近圆形,火星则相对椭圆。所以蓝星人看到的火星,354天与太阳同方向运行,72天逆行,然后又是354天顺行。在逆行过程中,会出现“荧惑守心”“火星冲日”等现象。

火星与蓝星一样,都在太阳系生命宜居带上,从理论上说,金星、火星、蓝星都可能孕育出生命。但根据二十一世纪二十二世纪的蓝星各个国家探测发现,蓝星历41亿年前,一颗小行星正撞上火星,将其外壳直接撞碎,内核中氧化铁等喷发到表面,使它变成红色。

撞击后,火星内核变冷,磁场随之消失,以致难以吸附大气层。火星上原本丰富的水源渐消失,目前主要以冰的形式,保存在两极。看过米国大片《火星救援》的人都知道,火星上常年沙尘暴,一刮就是几个月,不太可能存在生命。火星风速可达180米秒,远超地球上最大风速60米秒,但气压不足地球的1%,不可能出现《火星救援》中,火箭被大风吹倒的情况。

因颜色赤红,古代东西方对火星均不抱好感。西方人称它是战神,主杀戮,东方人则将它视为“灾星”。然而,自伽利略后,西方人对火星的兴趣与日俱增,而东方人对它的兴趣反而降低了。其中幽微,值得钩沉。

华夏的古人们原本对颜色可怕、忽远忽近的火星就没什么好感,见它“突然”出现在天空的其他领域,自然心生恐惧。称它为“其行无常,司无道之国”,《史记》中说:“荧惑为孛,外则理兵,内则理政。故曰‘虽有明天子,必视荧惑所在’。”

其中“荧惑守心”,即火星停留在心宿中,尤其让古人不爽,被认为是“大人去政,主去其宫”的恶兆。这种情况大概每80年发生一次,此外,每40年会出现一次类似“荧惑守心”的现象,恰好契合了古代农耕社会超大饥荒的发生概率。

传统农耕生产效率低,饥荒年年有,每10多年会发生一次大饥荒(清朝中期以后,因人口增长过快,每七八年便会发生一次),超大饥荒的频度则为每40至50年一次。造成超大饥荒的原因很多,如火灾、水灾、地质灾害、瘟疫、战争等,很难归因。于是古人们便把脏水泼在火星的头上,简单方便,且没人喊冤。

所以,华夏的古人直称火星为荧惑星。

(未完待续)

注:本章数据源自网络。如有侵权,申请删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