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岳川而言,“窥视”异域神明的过程就像一场梦。
相同点,两者都无法干预梦境中的人和事。
区别是,做梦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梦,而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
至于梦境是否会对现实产生什么影响……
岳川不知道。
至少现在不知道。
他开始思考起《道德经》下一句。
帛书版: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ào)。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传世版: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前半句,依旧是“恒”和“常”的篡改,跟开篇一样的手法。
没有主观上的欲望,所以才能观察道的绽放的玄妙过程,带着主观上的欲望,就只能看到道绽放的结果。
后半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有欲和无欲同出一源,只是名称和叫法不同,但它们都是指的同一个事物。
帛书版依旧和开篇一样,是“不可用语言描述”的“道”,而在传世版中,就变成了“同谓之玄”,将其定为“玄”。
关于妙和徼,前者无需解释,徼本义为巡察,后引申为边境、边塞等义,还有小路、终极等含义。
在岳川看来,一个是无限的道,一个是有限的道。
它俩同出一源,都是“窥视”的结果,只是“窥视”时带着主观上的想法,所以得到了相同但又不同的结果。
这句话描述的场景,在岳川上辈子的世界里也有,那就是着名的——双缝干涉实验。
这是物理学中最经典也最神秘的实验之一,它揭示了光和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也暴露了量子力学的奇异和诡异。
某种意义上,这个实验证实了我们也许从未生活在一个“客观真实”的世界里。
想通此节,岳川瞬间醒悟。
老子的《道德经》所阐述的并不是虚幻的混沌、天道等,而是世界的起源、发展、变化。
是超越物质,超越世界,甚至超越认知的特殊理论。
而且,老子也是在摸索阶段,对这个特殊理论也是刚接触了一个皮毛,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
他讲不明白,世人理解不清楚。
所以,双方就像鸡同鸭讲,五千字的《道德经》被无意或者有心的歪曲、篡改,成了后世之人见到的模样。
无论传世版《道德经》也好,帛书版《道德经》也罢,依旧能应用在生活、工作、处世、为人上。
但这并不是说人们悟透了老子的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