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祖传中医和学院派中医 > 第399章 细辛细心(第1页)

第399章 细辛细心(第1页)

“细辛”最早的名字叫“散寒草”,更名为“细辛”还有段故事。

有这么一位卖药郎中,年老体力欠佳,便收了一个年轻人做徒弟。

年轻人有四快:吃饭快,走路快,说话快,办事快,就是心不细,做事粗枝大叶。

一次,来一位“温热病”的病人,让徒弟取来“清凉药”。

粗心的徒弟便取来“散寒草”,这是味温热性的药,病人服后心如火烧,喉溃舌烂,眼红口干。

幸亏被老郎中及时发觉,否则病人会被活活烧死。

又有一次,老郎中给潮热病人治盗汗咯血,徒弟又取错药,结果病人血尽身亡。

死者家属告官,师徒俩吓坏了,只好远走高飞,跑到外县卖药度日,才免去了牢狱之灾。

此后,老中医将“散寒草”改为“细心”,为了使徒弟看到药名细心慎重,不再粗心大意。

后来医生认为“细心”不像中药名字,便改名为“细辛”。

这个辛字按中药性能“辛甘酸苦咸”五味起名,“散寒草”味辛,改名“细辛”也有这个缘由。

“细辛不过钱”逐渐成为中医用药的一条清规,成了古训。

细辛有毒性但比较轻微,每天服用的剂量不超过3g就不会造成任何毒害性。

超过以后就会有麻醉的效果,精神状态变差,还有全身抽筋等症状。严控每天摄入的细辛剂量,避免出现中毒迹象。严重的中毒反应会直接发生死亡危险的,必须立即去医院抢救。

《伤寒杂病论》用细辛的方子有16首,细辛最常用量为2~3两,最高用量为六两(乌梅丸)。

按汉制折合今制常用的两种方法,即一两分别折算为3。125g和15。625g,则乌梅丸中细辛最低折算用量为18。75g,最高折算用量为93。75g,远大于一钱(3g)。

有学者研究文献指出细辛在北宋之前的常规用量为20~30g,单次用量远远大于后世的“细辛不过钱”。

听到李介宾的话,不光是病床上躺尸的晓聪,就连一边的同学听了都有点不可思议,尊嘟假嘟。

张仲景那么勇的嘛?

“为什么古人用那么多就没事儿?难道古人真的修仙了?”一边的王洪问道。

李介宾顿了一下:“这。。。。。。也有可能。”

近千年的事儿,这个东西想还原或者探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单纯的模仿跟揣测,是很幼稚的行为。

明清的古人说,不过钱。

而明清口中的古人,用的远远超过。

都是古人,听那个古人的?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按张仲景的来,细辛就没事儿了?可以大胆用了?

看着还躺在病床上的晓聪就知道,不要着急盲目相信,同时不要拿生命健康当筹码赌博。

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讲,细辛之所以有毒性,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细辛挥发油中含有黄樟醚这种成分。黄樟醚不仅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呼吸麻痹,而且它还是一种毒性较强的致癌物质。如果摄入过量的细辛挥发油,可能会引起动物的呼吸肌麻痹,进而导致其死亡。

另一方面,细辛属于马兜铃科植物,而马兜铃科的许多植物都富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具有明显的肾毒性,如果长期或大量使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细辛时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同时,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慎用细辛。

李介宾看了看床上的晓聪,“一会儿最好查一下肝肾功。

2003年,香港发生了一起细辛中毒事件,患者服用含细辛方剂后造成了马兜铃酸中毒,引起了肾衰竭,此事件导致香港一度叫停使用细辛。。。。。。”

王洪一脸担心的看着自己室友。

你看看!说了不让你试,你偏要试,年纪轻轻的,万一肾真的坏了,你让我怎么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