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可乐要加糖 > 第1002章 人生七年(第2页)

第1002章 人生七年(第2页)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外带还有房贷,能拿资本家怎么样?

年轻的时候就该多拼,多挣,中年了是拼资源、拼眼光的时候,就不该去拼身体了。

年轻的时候多赚钱,锻炼好身体,波比跳练练心肺,囚徒练练肌肉,多吃蔬菜,别年轻也熬死了。

自己再阳台种菜省点钱,这很重要。

现在的资本家鼓吹消费,这是很有问题的,中国整体贫困,基本上都要6个钱包养一套房,父母拿出来的首付,可不是他们上个月的工资,而是几十年省下来的。

豪商刘銮雄接受采访,说他26岁的时候,有一个亿,当时看上了一件4000块的衣服,看了三次,最后也没买,因为他不知道明年生意光景如何,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香。

至于赚钱的方向,末端的新经济红利,各学科、哪类型其实都也还行,看肯不肯卖力气担风险罢了。

冯娇最近负责盛唐投资,只说投资方面的问题,冯娇实力在唐觉晓之上,作用相当于企鹅刘炽苹。

来和唐觉晓汇报最近情况,唐觉晓在看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

“怎么看这个?”冯娇有些好奇。

这纪录片挺著名的,拍这个的人进行了社会心理学里最高深的研究:阶级固化。

英国有一句俗语,大概意思就是“七岁看到老”,各国智慧是差不多的,中国也有“三岁看到老”一说。

要真拿一个孩子到唐觉晓面前,问对方半小时各种问题,唐觉晓能判断对方一生的样子。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至少70%是准的。

这部纪录片拍14个孩子的生活,从7岁开始拍,隔7年拍一次,一直拍到他们56岁。

这是研究社会心理学最高难题的东西,别人看不奇怪,唐觉晓看就奇怪了。

唐觉晓说:“我对所有人都感兴趣,所以我很感兴趣90%的人在想什么。”

把东西放桌面,冯娇在对面坐下,笑道:“国外富裕阶层的孩子学法律和医学,最后年薪数百万,生活幸福。中产阶级的孩子至少也懂公务员稳定,最后也能维持中产。贫困家庭的孩子先天条件就不行,最后只能去搬砖了。《新约。马太福音》里有一句话,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是经济学十大定律里的马太效应。”

唐觉晓却是摇头,说:“现在有点不一样了,但看到的人很少很少……现在网上有各种资源,比如这个纪录片,各方面的高手也上网活动。只要自己愿意,是有办法变强的,甚至是改变子孙后代的命运……纪录片里7岁的富人家庭孩子在看《金融时报》,穷人的孩子在打架。阶级的固化是知识上的,是战略眼光上的,是品德性格上的,是交际圈方面的,实力足够的人可以打破阶级,而实力可以练出来。”

因为有了孩子,唐觉晓当然得为孩子谋划,他发现了,父母真的是孩子的起跑线。不过,就算他规划完善,唐宝宝要真没天赋或没兴趣,那也没辙。

思考阶级固化一定是为了孩子,不然一个人单身一辈子,好坏都是一辈子,谁会想那么多?

冯娇若有所思……

唐觉晓倒没注意到冯娇情况,问:“对了,又有人想投资我们的东西?”

“干净的钱,谁不想挣呢?”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