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佯攻北平
朱棣派去山西的密使连晋王的面都没见到,便在晋王府前被被萧凡苦心训练的特种兵截杀,一击得中便离开,杀了五个人,还带走了一个俘虏。
晋王朱济熺很快便得到了亲卫的禀报,脸色顿时变白了。
这是赤裸裸的打脸,也是赤裸裸的警告,萧凡连官面上形式都懒得做了,直接用这种粗暴的方式告诉朱济熺,燕逆和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朝廷的严密关注中,若敢跟随燕逆造反,下一个被抹喉的,也许就是你这个王爷了。
朱济熺慌了神,他还很年轻,他才刚即王位,对麾下将士的掌控还很不够,这也是他迟迟按兵不动的原因之一,现在萧凡对他来了这么一出,他感到愈发惶恐了。
朝廷和燕逆之间谁输谁赢还只是个未知数,天下正是动荡不安之时,手握十数万雄兵的晋王也不敢轻举妄动,站队这个问题很重要,站错了队,全家都得倒霉,朱济熺不想做这只出头的鸟儿,他的野心很小,他只希望能够保有麾下的十几万兵马,做个一方诸侯而已,造反夺位他根本没兴趣。
朱棣已经起兵了,无论实力还是辈分,他都远远高于朱济熺,朱济熺跟着他造反有什么好处?难道造反成功以后朱棣会把皇位让给他么?除了皇帝,一方藩王已是大明最高的爵位了,朱济熺已经拥有这个爵位,何必还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造反?就算自己坐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做,这个王爷照样还是当得稳稳的,造反?傻子才造反呢!
原本有些犹豫的朱济熺被萧凡的这一记狠招吓住了,于是坚定了袖手旁观的决心。
我是先帝的好皇孙,我是彻底的良民顺民,父王从小就教育我,不要跟坏孩子玩,我很听话……
截杀燕逆密使的第五天,萧凡便收到了晋王朱济熺写的亲笔信,信中对当今天子的地位表示了肯定和拥戴,并且朱济熺用非常讨好的语气表示,他对天子的忠心天日可鉴,发誓绝不跟燕逆同流合污,若有违誓,情愿把小弟弟剁了,做成四个荤菜。
萧凡对朱济熺的深明大义感到很欣慰,回信告诉朱济熺,好好当你的王爷,朝廷将来平叛之后不会亏待你的,只要你不跟着燕逆造反,天子仍当你是亲兄弟,朱棣混得那么惨,区区十几万人被朝廷大军追得东躲西藏,这种人有什么前途?跟着天子才是王道,有肉吃。
朱棣的企图再一次被萧凡扼杀于摇篮中。
世间一物降一物,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天生就会被某个冤家对头压得死死的,怎么蹦达都翻不了身,萧凡和朱棣就是很好的例子。
建文元年五月初十,朝廷主力大军到达河南彰德府。
不出萧凡所料,朱棣闻知大军到来,于是将彰德府洗劫一空之后,率部飞快离开,兵锋直指山西靖安府。
彰德陷叛军之手十日,朝廷大军收复后入城,城内已是满目疮痍,十室九空,所谓奉天靖难的说法在彰德体现出来的却是趁火打劫,当兵灾战火肆虐之时,真正受苦的还是民间的百姓。
战争是嗜血的怪兽,它以野蛮粗暴的方式摧毁一切文明,百姓不可避免的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平静美好的生活被破坏,甚至连性命也被无情的收割。
萧凡走在彰德城的街头,面无表情看着街边跪地哭嚎,妻离子散的百姓,心中不觉一阵阵刺痛,久处朝堂,原本以为自己看惯了杀戮和生死,可看到凄惨流离的百姓,萧凡却感到自己的心仿佛被一只大手狠狠揉搓过似的,很痛。
萧凡从不觉得自己是好人,他也不承认自己坏得那么彻底,恻隐代表着善良,可自己能善良到哪里去?他和朱棣不就是这场战争的缔造者和领导者吗?
彰德城内的瓦砾残垣中,萧凡闭上眼,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正义与邪恶只是一种说法,一个名分,无论哪一方其实都是在造孽。
五日后,朱棣叛军转战山西,兵围山西靖安府,靖安知府郭徵,守备将军刘石诚率三千守军坚守,三日后,靖安失陷,郭徵刘石诚战死殉国,三千守军伤亡大半,靖安府陷入一片战火,民居尽毁。
萧凡领军急追,斥候来报,朱棣克靖安后,叛军停留一日,接着继续北上。
与此同时,平安奉萧凡之命领十万大军兵临北平城下。
北平城顿时陷入慌乱,九门尽闭,四野皆清。
平安依萧凡的命令,围北平城的第二日,令一万人对北平进行了高姿态的佯攻,佯攻的气势很惊人,北平两万守军被吓坏了,守城将领是原北平都指挥使张信,闻报急忙报于燕王府,此时北平坐镇的是燕王的正妃徐王妃,徐王妃是已故开国名将中山王徐达的女儿,真正的将门虎女。
正所谓嫁鸡随鸡,徐家本是一门忠烈,只可惜徐王妃嫁给了朱棣,老公当了反贼,老婆也只好跟着反了,妻以夫为纲,这个时代的女人根本不可能容许她们有自己的立场。
得知北平被围,徐王妃真正表现出了将门虎女的高素质,一点也没惊慌,很淡定的命令张信率部守城,徐王妃则披甲走上城头,亲自指挥防御。
这时正好平安下令攻城,百门洪武大炮怒吼着朝北平城墙疯狂发射铁弹,一万人抬着攻城梯和撞门木桩车,漫天的喊杀声气势恢弘磅礴,直令风云变色,北平将士虽是百战边军,也被这股凌人的攻城气势吓住了。胆小的军士甚至吓得连手中的弓箭都拿不稳。
士气此消彼长之时,徐王妃发挥了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