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古今中外学艺录 > 第9章 双钉案(第1页)

第9章 双钉案(第1页)

在北宋太宗、真宗时期,有一位名震朝野的大臣,名叫张咏。他既擅长文墨,又精通武艺,更难得的是,他拥有一颗精明的经济头脑,智慧超群。那张咏究竟有何等智慧呢?他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纸钱——交子的发明者,因此,后世的人们无不尊称他为“纸币之父”。

这位智者的观察力自然也是出类拔萃。某日,张咏坐镇蜀地,闲暇之余,他漫步于街巷,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正值午后,阳光洒满大地,他信步而行,却在一户人家的门前,意外地捕捉到了一阵异样的哭声。

那哭声来自一名女子,声音高亢而尖锐,穿透厚厚的院墙,传到了张咏的耳中。周围的路人或许早已习惯了这世间的悲欢离合,纷纷摇头叹息,继续前行,不愿多管闲事。

然而,张咏却停下了脚步,眉头紧锁,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不寻常的气息。他转身对身旁的人说道:“这哭声有些不对劲。”

身旁的人闻言,纷纷凑近,好奇地询问:“大人,您发现了什么?”

张咏指着那户人家的高墙,沉声道:“你们仔细听,这哭声虽然响亮,但其中却缺乏真正的哀伤之情。只有空洞的嚎啕,而无内心深处的悲痛,这背后必有蹊跷。”

既然张咏已经流露出疑虑,随行的人员自然不敢懈怠。他们迅速行动,敲门询问情况。门扉缓缓打开,露出一位面容憔悴、泪眼婆娑的女子。她哽咽着道出缘由,丈夫刚刚因病离世,她心中悲痛欲绝,故而哭泣不止。

张咏听闻此事后,眉头却皱得更深。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疑虑,觉得这背后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于是,他指派一名官员留下,仔细盘查此事。

这位官员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仔细检查了死者的尸体,每一寸皮肤、每一个细节都未放过。然而,经过一番仔细勘察,他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之处。

官员心中虽有疑虑,却也只能暂时作罢。回到家后,他忍不住向妻子倾诉起这桩蹊跷的事情。

今日,我那位威严的领导竟站在寡妇的院门外,侧耳聆听墙角的动静,神情凝重地断言其中必有蹊跷。我忙忙碌碌地度过了一个下午,却始终未能发现任何端倪,就连经验丰富的仵作也断定死者既无中毒迹象,也无外伤痕迹。

明日,我又该如何向领导汇报呢?若领导真的弄错了,我这个下属又该如何开口?我心中满是忧虑,愁绪难解。

当晚,我在妻子面前倾诉了今日的遭遇。她静静地听着,突然轻声问道:“你有没有检查过死者头顶的头发内,看是否有伤?”

我一愣,随即恍然大悟。是啊,仵作虽然对死者的全身进行了仔细的检查,但头顶处因为头发的遮掩,确实未曾仔细查看过。

那官员心中一动,立刻起身,率领众人再次前往寡妇的家中。夜色中,灯烛高照,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死者的头顶。官员小心翼翼地拨开死者浓密的头发,层层深入。突然,一枚黑漆漆的大钉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它冷酷地钉在死者的头顶上,仿佛是一个无声的控诉。

次日,张咏听闻此事,精神一振。他昨天只是凭着直觉觉得不对劲,却未曾想到真的会有如此离奇的发现。他深知,这绝非一般的案件,背后必定隐藏着深不可测的阴谋。

然而,当他听完下属的汇报后,心中不禁又生出了疑虑。他的下属跟随他已久,能力如何他心知肚明。这样的奇案,他的下属怎么可能独自解开?

于是,张咏沉声问道:“你老实告诉我,这案子你是如何破的?是不是有人相助?”

下属闻言,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自豪地笑道:“大人明鉴,此案确非我一人之功。实不相瞒,是我那聪慧过人的妻子给了我关键性的提示。她细心地提醒我检查死者头顶的头发,这才让我发现了那枚大钉。”

下属本以为张咏会对其妻子的智慧表示赞赏,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张咏听完汇报后,眉头紧锁,沉默良久。就在下属感到有些不安时,张咏突然开口,语气冷冽:“你妻子,定有隐情。”

下属心中一紧,不明所以。但张咏已下令,派人将他的妻子带回官府,进行严加审问。下属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带走。

在官府的审讯室中,张咏亲自坐镇,对下属的妻子进行了严厉的审问。他追问她如何得知那如此隐秘的杀人手段,但对方始终沉默不语,拒不招供。然而,在酷刑的折磨下,她最终无法承受,只得招服。

原来,她之所以能一猜即中,是因为她曾亲手使用过这种手段。她曾杀害了自己的前夫,用的正是那根直贯入脑的黑漆漆的长钉。这个秘密让下属震惊不已,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妻子竟然有着如此可怕的过去。

张咏听后,心中更是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他立刻派人前往前夫的坟茔之处,开棺验尸。当棺材被打开的那一刻,众人惊见白骨森森,而那根长钉依旧直挺挺地插在头顶,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证据确凿,两名杀人犯妇无可辩驳。最终,她们被判斩刑,秋后被押赴刑场问斩。这场悬疑之旅终于揭开了真相的面纱,但留下的却是无尽的唏嘘和感慨。

喜欢古今中外奇案录请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古今中外奇案录【630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