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孺子帝全文免费阅读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势变(第1页)

第二百二十七章 势变(第1页)

冠军侯没有认输,在经历最初的无谓愤怒之后,他逐渐冷静下来,开始指使大臣们做出切切实实的反击。

第一个行动的大臣是兵部尚书蒋巨英,大将军韩星品级更高,但也没权力独断专行,重大的军令必须及时上报给兵部,再由兵部转交给皇帝,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军令有错,兵部可以退回,要求改正,在错误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兵部还可以直接否决此道命令。

所谓的错误,通常是字句不通、语义含糊、犯了避讳等等,改正即可,在极罕见的情况下,军令中的某句话会出现明显的歧义,这个时候,兵部就可以暂时否决此令,无需上报皇帝。

兵部的官员们聚在一起,反复阅读大将军派人送来的军令,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却连笔划错误都挑不出来,熬了整整一个晚上之后,兵部还是要否决军令,理由很简单:印章不清,有可能是伪造。

这是个荒唐的理由,除非大将军本人亲自携印回京,谁也无法证明印章为真,兵部实在无法可想,才撕破面皮做出这种事。

与此同时,兵部还要向各地驻军直接发文,禁止将领们执行军令。

天还没亮,东海王就跑来敲门,有“广华群虎”相助,他的消息十分灵通。

韩孺子只有差不多一个时辰的时间阻止兵部,这是他与冠军侯之间的短刀相接,比的是眼准手快。

兵部尚书蒋巨英与崔家沾亲,东海王已经派人与他联系,蒋巨英只回了一句话:“职责所在,不论私情。”

杨奉立刻去找郭丛,京城一大批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早已摩拳擦掌,就等着有人露头,兵部算是首当其冲。

半个时辰之后,兵部被一群赤手空拳的书生包围,他们堵住门口,不许任何人出门,高呼蒋巨英的名字,让他出来对质,解释一下为何要阻止各地赈济灾民。

兵部离皇宫正南门只有百步之遥,成队的宿卫士兵来回巡视,却没有加以干涉。

蒋巨英派人冲了两次,可是这些书生不是翰林院的学士,就是国子监与太学的弟子,差人们不敢真的动手,数量上又不占优势,两次硬冲都以失败告终。

书生越聚越多,天光大亮之后,又来了一批老先生,其中一位白发苍苍,是被弟子们搀来的,双手颤抖着,当众念出一份“绝交书”,断交与蒋巨英的师生关系。

事情越闹越大,连周围的其它各部衙门也受到牵连,只好大门紧闭,干脆不办公了,以免书生们冲进来

期间来过几队士兵,试图驱赶闹事的读书人,没能成功,自己反而被驱逐了——宿卫八营不允许有人携带兵器接近皇宫。

韩孺子没有闲着,天亮不久,他与东海王一块去见英王。

英王身边的望气者名叫袁子凡,两人一块接见到访者。

韩孺子带来一份请愿书,希望各部司衙门以苍生为念,不要阻止各地开仓放粮,并许诺今后绝不会追究失职之罪,韩孺子与东海王已经签字盖印,来请英王加入。

英王还没怎么睡醒,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打哈欠,要笔要印,想将两位侄儿打发走,袁子凡笑着阻止英王,然后与到访者唇枪舌剑地争辩一番。

“虽是皇子皇孙,却无实权官职,又在争位选帝时期,何敢干涉朝政?”

“朝政拥滞,正是宗室子弟效命之时,争位选帝,英王既是参与者之一,正该趁机扬名,为何置身事外?”

“扬名的是倦侯与东海王,与英王何干?”

“所谓顺势而为,我们两人造势,英王借势,我们已经留下空白,英王是长辈,印章在前,我们不争。”

“既然对大家都有好处,为何不先去找冠军侯?”

“我们正有此意,先见英王,乃是表尊长之意,英王若有兴趣,我二人愿奉英王为首,一道去见冠军侯。”

“英王年幼,不会参与此事。”

“既能参与争位选帝,何出‘年幼’之言?”

……

韩孺子与东海王以二敌一,渐渐占据上风,袁子凡身为望气者,擅长的是因势利导,原以为能够轻松击败两名年轻人,没想到左支右绌,即将败下阵来,脸色不由得忽青忽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