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道路在盛放 > 第五章 以祉元吉上(第1页)

第五章 以祉元吉上(第1页)

华历三年一月,冬至,京城。

此时此刻的京城,因为居民是以孩子和老年人为主。

所以专属于这座城市的名词,则是智慧与希望。

京城虽小,但历时近七年的建设,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繁荣而有序的聚居地,承载着华夏文明创新与传承的重任。

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之为平原的地方,因迹天涯的安排,和阿妈、有数等人的智慧与辛劳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在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建筑院院长后,支楞立即便返回到了京城。

他在建筑院教授建设的协助下,率领着建筑院的第一批学员们,将文明之光学院,当成了他们的第一个作品去创作。

如今,文明之光学院已经建成并初具规模。

它坐落在京城的中央区域,象征着教育与知识的神圣殿堂。

学院采用“京”字式建筑风格,房屋结构稳固而高大,四周环绕着一圈精心修剪的篱笆,内部设有多个分院,如数学院、观星和历法研究院、医学院、农学与植物研究院、矿物研究院、建筑院、哲学与文学院、动物驯养学院以及治水学院等。

虽然许多分院的教学内容都以实地操作为主,有没有教室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不大。

但支楞还是给每一个分院都设计了一个独立的教学区。只是面积有大小之分而已。

学院内绿树成荫,到处都培育着阿妈、药尘等植物学家精选的植物,植物类别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药草三种。

当然,冬至的气候,只有极少数的植物依然在昭示着自己的存在。绝大多数植物早已蛰伏于地下,等待来年春暖。

但京城最显眼的建筑却并不是文明之光学院。

当初那个孤孤单单的耸立在京城边缘山丘之上的观星台,如今已经成了一座专门用于观测星空、制定历法的京城的地标性建筑。

现在的观星台四周,已经被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仿佛一座孤岛悬浮在绿海之中。

山丘的顶部被三斧精心修整过后,形成了一个平坦的圆形平台,平台的地面铺着光滑的石板,中央有一块巨大的石制圆盘,上面刻有复杂的星图和天文符号。

平台的边缘还有一块圭表。

圭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垂直立于地面的标杆,称为“表”;另一部分是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子,称为“圭”。

这是三斧和他的第一个徒弟,柳叶的儿子,那个迹天涯离开京城执行火种计划时,特意托付给三斧的,被三斧取名叫有熊氏的那个孩子一起设计的一种天文仪器。

主要用于测量日影长度以确定时间、节气和年长。

当然里边也离不开有数提供的,许多数学原理的支持。

圭表的原理基于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利用太阳光照射在表上产生的影长来测量时间,其精度与表的长度成正比。

圭表不仅用于确定节气,还用于制定历法,对华族劳动人民的农事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时间观念这个词是谁发明的,难以考究。

但第一个有时间观念的民族,只能是华夏民族。

其实发明这个东西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让人们白天也可以观测预知到时间,同时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

毕竟观星这件事情,太熬人了。

既然通过白天“观影”,可以达到与观星相同的效果。

也就没必要拉着所有的学生陪着自己一起熬夜了。

在这一黑一白的两个现象相互佐证下,华族的历法已经精确到与现行历法完几乎全一致的程度了。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历史上很有名的周公写的一本书被史学家称之为《周礼》的书,就已经对圭表的使用有了准确的文字记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