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无声的滑过,听说淮北王乘坐他的乘风破浪号离开了宁德县。
秦明家也在几天后收到了县衙送来的淮北王府锦旗。
有了淮北王庇护,秦明胆子又大了些,试探着再给摊位上添加了一些日用品。
比如香皂,牙膏牙刷,洗浴毛巾,好在这些东西都是古风款,虽然新奇,倒不显突兀。
随着这些商品的上市,摊位上的生意日益红火。
秦奋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坚持出摊,收入也日见丰厚。
与此同时,秦明家正在修建的房屋也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每天都展现出不同的模样。
在村民们的注视下,它逐渐从一堆砖石瓦砾中崛起,慢慢成型。
泥瓦工们在徐文的带领下每天建造,房屋的墙壁逐渐升高,上了梁柱稳稳地支撑着房屋的结构。
从远处看,房屋的轮廓清晰可见,它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宛如一座宁静的避风港。
每天都有村民们来到工地周边汇集闲聊,见证着这座房屋的成长。
他们天天来观看,互相交流着对房屋的看法,同时也畅想着以后自家也能拥有这样的住房。
随着工程的推进,房屋的外观变得更加精致。门窗的安装、墙面的粉刷,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
特别是三面房屋前为了方便走动,添加的通道回廊,更是提升了整个房屋的档次。
屋内的布局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房间的分隔、管道的铺设,新式的沐浴室和抽水马桶都为未来的居住者提供了舒适和便利。
徐文徐武空闲下来也会和村民们唠上几句。
徐文更是直言不讳的说这将是他们修建多年房屋以来,最适合居住的房子。
它不在于大小,不在于富贵,而是舒适,说得村民们更是心生向往。
徐文他们这边还没完工就有接到了几户人家的预约。
随着春天的到来,气温转暖,院子里的绿植也抽枝发芽,不过秦家人没再打理,因为很快就要拆了这处旧宅。
这些日子,秦明几乎都足不出户,将自已沉浸在书海与墨香之中。
他时而沉迷于书籍的世界,探索着知识的奥秘;时而挥毫泼墨,在纸张上留下自已的笔迹。
同时,秦明也在家教导着秦苏,秦婉,晓燕这几个孩子,教她们读书识字。
村里的学堂也在大家的期待中提前竣工。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让孩子接受教育是他们的殷切期望,他们也梦想自家儿子能出人头地。
每年村里有好几户人家送自已的儿子去学堂读书。
学堂教导孩子们启蒙的是两位上了年纪的老秀才。
他们读书多年也没考中举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就在里正的安排下教导孩子们读书。
每年家长们送来的束脩也够他们养家糊口。
这个时代,性别限制了女子接受教育的机会。
无论是乡下的学堂,还是城里的私塾,亦或是官方设立的学院,都只对男孩子开放。
女子想要读书识字,实属不易。
只有富贵人家有能力聘请夫子到家中,为自家的女儿传授知识;
或者有些专门为女子创办的学堂,才能为她们提供了学习的空间。
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和性别歧视,使得女子在知识获取和自我发展上面临着重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