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我的长孙皇后结局 > 084章 天可汗19(第1页)

084章 天可汗19(第1页)

如晦病卒虽然令我李唐蒙上了浓厚的哀伤之影,但突厥各部落首领、酋长的相继请降又可谓为李唐盛世锦上添花。

随着颉利的请降,突厥两股最大势力的领土皆入我李唐版图。至此,李唐的疆域由此扩大至阴山以北600里。(花儿感慨:600里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小李时期我中华疆域势力范围达到贝加尔湖。写到这里不得不服。)

李唐声威远震,引得北方诸族相继归附。

在颉利还未到长安之际,西北蕃邦诸多酋长、首领已然迫不及待的携家带口来到长安亲自献上归附奏章以表归附诚意。

无一例外,我将这些前来归附的酋长、首领封为将军、君长、中郎将之职,让他们布列于朝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的既往不咎、一视同仁、授以官职、委以重任彻底的打消了突厥亲贵、贫民的疑虑,他们纷纷走出草原迁往内地。一时间,入关的突厥人数达到数万之众。仅长安城中,突厥民众便达万余人。

我的子民开始不安了。

“陛下,微臣觉得,今我李唐有幸一统突厥,应该将他们全部迁到黄河以南的内地居住,打乱他们原来的部落组织和结构,让他们分散杂居在各个州、郡、县,并且要那里的官员引导他们耕种纺织。这样就可以使原来民风彪悍的突厥子民变成讲礼守制的内地居民。如此一来塞北之地永远空虚,从根本上便杜绝突厥对我李唐的边患之乱。”

“陛下,微臣不这么看。通过近段时日观察,微臣时看到这些突厥子民在我长安横行无阻、不讲礼仪。有人规劝他们的时候,他们动不动便施以拳脚。由此,微臣觉得他们并不是真心臣服于我李唐。他们弱则请服、强则叛乱,向来如此。微臣建议将他们重新驱赶到莽莽草原之上方是一绝心腹之患之举,切不可留居内地,更不可移民至黄河以南啊。”

何止啊。

随着颉利归降,涌入关内的突厥人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出意外,将达十万余众。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吃喝住行是眼前的当务之急。如何解决他们和我李唐子民的矛盾亦是当务之急。

如果这些事一个处理不好、不及时,什么胡汉一统、江山一统……这些年所做的一切将没有任何意义。

我看向承乾,期待着他的高见。

“禀父皇。儿臣认为,父皇对万事万物应该像天覆地载一样无有遗漏。今突厥在穷困潦倒之时归降于父皇,父皇起先接受了他们,以后便不可抛弃他们。对于将来要来归附的突厥子民越发不能拒之门外。”

“那如何安顿这许多的人呢?”

“设置都督府,以夷制夷。”

承乾的话方落地,大殿上便响起‘咦,是啊,微臣怎么没有想到’的话。

看来,我的乾儿越来越得臣心了啊。

心中大喜下,我又问道:“如果要太子来设置都督府,太子会将都督府设置在何处?”

“一来,突厥民风彪悍,便算入关内,一时也改不了他们喜骑马游猎的天性。二来,我中原除却天子仁德外,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能够养活他们是他们前来归附的主要原因。所以,儿臣认为,如果要安置他们,便要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为他们选的地即不让他们有完全脱离原来的生活之感,也让他们觉得从此再也不会饿肚子。”

“你的意思是说……”

我的话未尽,承乾肯定说道:“儿臣觉得幽州至灵州一带,既有宽广辽阔的草原,亦有可供耕种的大片肥沃土地。草原可以供他们牧马、牧牛、牧羊,而那些肥沃的土地一旦开垦出来,解决十万之众的粮食问题根本不在话下……”

呵呵,我笑眯眯的看着侃侃而谈的承乾,完全可以考虑让他监国了。

直待承乾语毕,我缓缓的起身,缓缓的走下玉阶来到承乾身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朕的好太子。”

语毕,我转身看向一众和颜悦色的看着承乾的臣子,“你们呢?觉得太子殿下的建议如何?可还有异议?”

一众人齐齐揖手,说道:“太子殿下明鉴。臣等无异议。”

“好。传朕诏:在幽州至灵州一带,置顺州、裕州、化州、长州、定襄、云中六个都督府,将所有来归附的突厥子民安置到那里去。同时,选一些有威望的酋长、首领至各都督府与我李唐官员一起管理他们牧马、牧牛、牧羊、开荒、耕种、纺织等诸多事宜。另外声明:所有我李唐子民享有的一切,突厥子民一样享有。”

贞观四年,四月。

显德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