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出生人口的多少,与贫富高度相关。一般来说,家庭出生人口越多的地方,基本上越穷。越富的人,出生人口反而少些。这里有一个经济规律,就是中彩票规律。”
经济规律是大家陌生的,中彩票的事是大家关注过的,所以,人人都听得仔细。
“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生育了十个孩子,如果有一两个孩子读书比较好,那就让其他孩子不要读书了,专门劳动挣钱,让这一两个孩子努力读书,如果他们读书成才挣大钱了,就好比中了彩票,父母后半生的养老与医疗,就靠他们了。大家想想,只有20%的教育率,该是多么低?”
冬子想了想,别说什么贫困人家。就是当年比较富裕的战国时期的苏秦家里,他只知道读书,在家里,就不如他哥哥早早种田,受人欢迎。
“我们用统计数字,通过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教育家长们。哪怕读书成绩一般的人,从总体上讲,多受一年教育,工资就会在整体上,多出8%的收益,这是权威研究的结果,是可以通过观察来验证的。”
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话。如果多受4年大学教育,那就比一个普通高中生,平均工资会多20%。社会上整体平均下来,是符合冬子的观察的。而自己今天与小袁比,就是4年教育时间的差异,小袁得到的收入是他该得的,而冬子得到相似的收入,多少靠些运气。同样的高中毕业生,像冬子这样运气好的人,很稀少。而同样的大学毕业生,像小袁那样收入的人,很普遍。
“所有人致富的心态都是一样的,只要让他们明白了利益在哪里,他们就会努力。这个组的成果是最大的,每花100美元的宣传教育,得到了40年教育时间增加的效果。”
太令人吃惊了,要不是费主任在一边点头背书,大家还真不敢相信。假如这种教育花在10个孩子的家长上,得到的效果是,有10名学生,会多读4年书。这是费效比最好的一组,当然也是最应该推广的办法。
冬子看见,一群高收入者,面对美味昂贵的烤全羊,喝着名贵的红酒,谈论远方的贫困,这是否很滑稽。但回头看了看孙总很有兴趣地在跟邻座讨论扶贫方式时,又仿佛明白了些什么。
在座的这些中年人,在他们的少年时代,经历过贫困。今天的富足已经让他们的财务基本自由,但那贫困的记忆,将伴随他们一生。他们的父辈以及他们的少年时代,为贫困而战,而今天,仍然延续着这种战争,在世界的其他地方。
我们发展太快了,以至于暴富过后,还来不及忘掉贫困。
“第二个问题,是教育质量的问题。我们在印度那山区发现,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大约有三个原因。一个是老师旷工,经常不来上课。这在我们国家很少发生,因为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尊师重教的历史。而在印度,甚至在非洲美洲,都有这种现象。”
自从孔子后,老师的社会地位与自尊心是相匹配的,对得起学生的信任。这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也很独特。
“我们就采取打卡考勤的方式,保证了老师的出勤率,也算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办法。当然,还有第二种因素,就是老师质量不高,在我们国家过去,也是常见的。比如正规培训的老师少,教育与实验设备缺乏。”
此时冬子下意识地看了看孙总,发现他听得真是入神。
“这个好办,我们已经有经验,就是动员大学生支教,或者请城里老师定期到乡村任教,不光是带学生,也让同学校的老师,提高水平。”
我们对此,早就有一套制度,通过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倾斜,缓解这个问题。
“第三个因素,就是书本及课外读物的缺乏,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这个,在座的,估计都给希望工程捐过书本和文具,对不对?”
在座的,有人还声称,他每年都要拿出万元以上,购买大量读物与文具,捐赠给山区小学,回馈社会。
“这个办法,我们在国内实行得很好,但在印度不行。”陆处长说到:“我们捐赠的一年级读物,他们有的五年级的学生都读不了。这是因为他们特殊的语言环境。”
有几个去过印度的,或者对它有了解的在下面说到。印度是一个多语系多民族的国家。普通山区人,都是说当地语言的,但学校的课本及读物,都是英语,因为英语才是印度的官方语言,英国殖民时留下的产物。让一个从来没说过英语的人,来读英语的书籍,这个障碍太大了。
从此,我们为自己的语言而骄傲。我们读的书,正是我们自己说的话。况且,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知识,我们都可以读懂或听懂,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财产。
说大一点,这叫:文化自信。
在下面的论述中,冬子才明白,文化传承的史诗般意义。全世界,只有中国人,保留着远古的文字,从而,那些远古的知识积累,才成为我们后代的财富。
一代又一代尊师重教的传统,通过科举这种制度加以官方的强化,通过对孔子的尊崇得到认同,导致,我们的知识,从来没有失去其传承体系,得以在世界无数的冲击与变化之中,保留了下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这种象形文字,能够使用到今天,就像生物学上,大熊猫躲过特种大灭绝,成为今天的国宝一样,是极为罕见的存在。
“所以,我们对当地教育系统提出建议。对这些地方,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是,提高阅读能力。只有他们先能够读懂最简单的书籍,才谈得上教育质量的提高。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任何一个印度知识分子,至少是掌握两种以上语言的人。一种是他们的母语,另一种是英语。”
火药专家的声音很大,估计是性格使然,或许是喝了些酒。他大声说到:“是不是,总有股子咖喱味?”
地方口音不值得嘲笑,比如南方人说普通话。大家迅速把话题转移到喝酒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