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人生一串第一季全集免费 > 第二百八十四章 鲤鱼之变(第2页)

第二百八十四章 鲤鱼之变(第2页)

鲤鱼,吉祥如意的化身。鲤科鲤属的一种鱼,原产于亚洲,现在已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并被大量的人工养殖。

鲤鱼最早自中亚传入中国,并很快受到了中国人的认可和喜爱,并赋予它吉祥如意的涵义。

大胖娃娃抱鲤鱼,是中国最常见的年画素材。在《诗经?陈风?衡门》中有这样的诗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吃鱼何必一定要黄河中的鲂鲤,娶妻又何必非齐姜、宋子不可?齐姜是当时的绝世美人,而宋子则代指贵族女性,鲤鱼与她们并称,可见地位之高。

就连孔圣人也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孔鲤”。

随后的千百年,鲤鱼在中国的地位一直不低,尤其是唐代。

因为“鲤”与国姓“李”同音,唐玄宗时期就禁捕鲤鱼,同时这种鲤鱼崇拜,也传到了日本,日本人也开始将鲤鱼作为吉祥物。

最有标志性的就是鲤鱼旗。日本每年的5月5日是男孩节,有男孩的家庭会挂出黑、红、蓝三种颜色的鲤鱼旗,分别代表父亲、母亲和男孩,表达父母望子成龙的期待。

而在中国民间,鲤鱼也有同样的寓意,那便是“鲤鱼跃龙门”了。

《蠕范?物体》一书中写到“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便是“鲤鱼跃龙门”的谚语,说的就是黄河的鲤鱼跳过龙门后(壶口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一段),就会幻化成龙。

当然,根据考证,山西龙门原址大量跳跃的鱼群实际上是洄游的鲟鱼,但人们还是赋予了鲤鱼坚韧不拔、逆流而上的品质。

而因为“鲤”与“利”同音,“鱼”又与“余”同音,在中国的传统年画上,鲤鱼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而在互联网时代,由日本人选育出来的锦鲤,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吉祥物。

“中国人对鲤鱼的最高礼遇:吃掉它!”吴老师说到这里时,大家都笑了起来。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种四川人天生就具备的幽默感,但他的表情正经严肃,对比之下,现场效果就比较明显了。

在对待鲤鱼的态度上,中国人既崇敬又实际,喜庆归喜庆,但该入口的时候,绝不手软。

最爱吃鲤鱼的,绝对是黄河流域的几个省份,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等几个省区,都将黄河大鲤鱼作为地方名产。

以鲤鱼为原料,最知名的菜大概就是鲤鱼焙面了。这道菜的前身是糖醋软熘鲤鱼,清末民初,随着袁世凯掌握实权,河南菜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这道糖醋软熘鲤鱼也是名声在外。

而在开封,“二月二龙抬头”有吃龙须面的习俗,有人家不拘泥于煮面,而是将面炸了再放进肉汤里,这个吃法被叫做焙面。

今年的鲤鱼焙面,形成于1930年前后,有厨师将炸过的龙须面铺在糖醋鲤鱼上,吃的时候蘸着糖醋汁。

这道菜在当时一炮打响,如今也成为河南菜的代表。

而不加焙面的糖醋鲤鱼,到现在也还是一道鲁菜名菜。

鲁菜讲究造型,鲤鱼要经油炸定型,头尾翘起如跃龙门之势,而后用老醋和糖熬制成糖醋汁,浇在鲤鱼上,外脆里嫩,酸甜适口。

而到了黄河中上游的陕西,当地人把鲤鱼做成了奶汤锅子鱼。

所谓奶汤并不是加奶,而是用鸡、鸭、猪骨、干贝、海米、火腿等煨成的高汤。将鲤鱼切块后,与姜葱同炒,再加入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等,烧上几分钟后放入火锅内。

上桌后,锅内的汤沸沸扬扬,将鱼块夹出,蘸上姜醋汁食用。

不过如今,全国鲤鱼产量最高的地方并不在黄河沿岸,而是在天津。天津菜中也有一道鲤鱼名菜——罾蹦鲤鱼。

在过去,罾蹦鲤鱼同样是天津人家年夜饭或者节庆家宴的必备。

这道菜最大的特点是不去鱼鳞。去除鱼鳃和内脏后,将鱼劈开但不斩断。随后下油锅,定型后,再文火炸至头骨发酥。另起锅做糖醋汁,上桌后将糖醋汁浇到金黄色的鱼身上。

到了东北,一切皆可炖,鲤鱼自然也不例外。以前,炖普通鲤鱼的居多,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从德国引进德国镜鲤,改变了东北人的餐桌。

德国镜鲤,因为鱼身上只有三道大的鳞片,在东北又被称为三道鳞,相比于普通鲤鱼,它的肉质更为细嫩,刺也更少。

南方吃鲤鱼相对较少,但是也有例外。

在桂林,啤酒鱼的原料选用的就是漓江里的鲤鱼,加啤酒、青红椒、西红柿等红烧而成。

而在江西婺源,荷包红鲤鱼也成为很多游客必打卡的美食。

红鲤鱼头小尾巴短,肚子很大,看起来甚至像是金鱼,因为像个鼓鼓的荷包,所以它有一个名字“荷包红鲤鱼”。清蒸或是红烧都是常见的做法。

前两年美国鲤鱼泛滥,有人提出建议,吃掉它们不就解决了嘛,美国人表示拒绝。

很多说法都认为,西方人是不吃淡水鱼的,这一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至少在中欧和东欧的很多国家,鲤鱼仍然是圣诞大餐的必备。

欧洲很多修道院有养鲤鱼的传统,在波兰、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及匈牙利等国,很多人也保持着圣诞节晚餐吃鲤鱼的习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