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望春山晋江 > 76第76章(第1页)

76第76章(第1页)

76

一大早,县衙大门外的八字墙上就张贴出了一份告示。

告示的内容简单明了,大意是在说为了响应抗倭事宜,县衙已经准备组建民兵了。其实这些事,很多人早就知道,征民兵这么大的事,百姓们自然会关注。

可告示下面的内容,就有些出乎人意料了。

无他,告示上还写了为了响应抗倭,许多县民纷纷捐了银,用以为民兵购置兵器、甲衣,补贴工食银、以及犒劳奖赏。

下面列了几个名字,为首第一个就是顾明,名字后面写了捐银数目,二百两。

二百两,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攒不到这么多钱,突然一个县民捐了二百两,引起无数人侧目。

还有人当场认出这个叫顾明的是谁,这不是刚中举没多久的顾明顾举人顾老爷吗?

随着顾明中举后,他的名字也广为人知,县里有不少人都知道这位顾老爷是寒门出身。

也是得力各家私塾学馆,甚至各家家中有学童的长辈们,他们为了勉励学童,便将顾明寒门出身因为刻苦才一朝中举的事,当成了励志故事讲给了那些学童听。

一来二去,几乎传得是人尽皆知。

既然是寒门出身,怎会有二百两纹银可捐?

顿时有人想起,当初顾老爷中举后,地方县衙和府衙都有发下奖赏。这是为了鼓励治下百姓多读书、多刻苦,一旦考上功名,家人宗族都受益无穷,所以知道的人不少。

拢共就那么点赏银,如今一下子就捐出来了,顾举人可真是大善人啊!

在夸赞顾举人是大善人的同时,在他名字下面,那一溜的十两也格外扎眼。就有好事人,一边看着告示,一边念着名字。

由于不知大户家主具体姓名,薄春山特别体贴地以‘家’代之,就时不时听闻有人说:“董家,十两……乔家,十两……马家,十两……”

随着这些为了那些不识字围观者方便的念声,围观的百姓纷纷质疑出声。

“董家那么有钱,才捐十两?人家顾举人都捐了两百两!”

“顾举人还是平民出身,据说以前还是秀才时,生活极为清苦。”

“那马家家中良田千顷,可是咱们县里有名的大地主,据说家里粮食吃不完,家里小妾抬了一个又一个,娶小老婆有钱,如今抗倭这么大的事,就没银子了?”

“董家可是咱们县里第一大财主!”

普通百姓才不管你董家马家,反正都在议论,自然敢说。再加上普通百姓对富户有种天然的恶感,如今又是这么鲜明的对比,自然不吝谴责。

随着人群来的来去的去,这个消息也随之被传播了出去,几乎传得是人尽皆知,整个县里的人都在议论这些富户的为富不仁,议论顾举人的深明大义。

毕竟抗倭事关己身——现在谁不知道外面倭寇闹得凶?自然也怕倭寇闹到定波来,反正又不是自己出银子,是让大户们出银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了民兵,百姓也会受惠。

大家更是不吝议论、谴责、唾骂,也不过半日的时间,那几个‘十两’的人家名声就毁了大半,甚至连哪家干过什么丧尽天良的事,都被百姓们再度议论起来,用以佐证这些富户的不仁。

要知道名声建立起来难,毁起来却很容易。

没见着那些大户们没发达之前不在意名声,真正成了大户,反倒开始顾惜名声了,又是修桥又是铺路,偶尔有天灾还要施些米粥,就是为了博个名声。

很快消息就传到各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