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妈妈只看到这种情况下的女子应对,也就觉得女子只能过这种日子,余妈妈有错吗?没有什么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弱小的女子找个依靠没有错。
这也是为什么丽娘从来没有对余妈妈言论而表示反感的原因,只因为她知道余妈妈真的是为了丽娘着想,是一个忠心的人。
余妈妈所接受的教育,还有这些年的生活经验,都让余妈妈知道单身女子在乱世力活得太难,不愿意离开原本的舒适区,因此才想要女郎破镜重圆。
并不是余妈妈看重男人的风光,而她从自己的经验中选择了好走一些的路,更多想要自家女郎能够好好活着,余妈妈真的为丽娘着想。
甚至余妈妈还很清楚知道,这种劝丽娘依附男人的想法,让丽娘感觉反感,但还是会说,生怕丽娘不会过这种日子。
而丽娘之所以坚持,那是因为她很清楚知道搭伙的丈夫太过凉薄,自己做的再好,也不见得将来有什么好下场。
作为非纯粹的土着,丽娘对那个男人很不喜欢,和余妈妈有着完全不同的想法,甚至不愿意改变,即使另一条路要轻松不少,但她还是没有选择,也没有打算呵斥余妈妈。
只因为丽娘很清楚知道,这年头有一个真正为你着想的人太难得,能够不算计你的人都是好人,更何况真的为你着想?
余妈妈也知道让女郎低头是委屈了女郎,但没有办法啊!在这个乱世之中活着太难,她怕女郎将来吃苦头。
曾经有个很出名的才女,一开始有着好父亲,可以说过的十分不错,甚至过后嫁给一个才子,但后来丈夫早亡后她就大归,没有想到父亲后来就死掉,才女就没有保护者,被异族人抢夺走,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
这也是为什么余妈妈即使知道丽娘的打算,知道郎君为人不怎么样,但还是坚持破镜重圆的原因。
在余妈妈看来女郎能够在男人的庇护下好好活着就行,虽然憋屈了一些,总好过势单力薄被人抢走吧?
要知道异族人的很多生活习惯和中原人是格格不入,比如说丈夫死后并不是就可以清净活着,而是有可能被死去的丈夫的兄弟及儿子接受,这就是收继婚,这是中原女子最不能接受的情况。
丽娘听后没有说什么,给余妈妈看看自己的武力值,还把前来打劫的人打回去,这一次来打劫的人只想劫财,并没有想要杀人,所以丽娘放过了他们。
而此刻的余妈妈一时间目瞪口呆,就发现自己女郎比之前变得还要力气大,而且变得更加厉害,最终她才没有再劝说。
可余妈妈还是担心,明明别人家的女郎活得十分轻松,怎么自家的女郎却要如同一个男人一样活下去?她替女郎委屈。
丽娘装作不知道余妈妈的担忧,老人家多少有些顽固,但心好,一直希望丽娘过的好,至于余妈妈的话,自己还是东耳朵进,西耳朵出吧。
好在也许是因为余妈妈一直把自己当成奶娘的缘故,才没有一直喋喋不休劝导丽娘做什么。
余妈妈还是会背着丽娘时唉声叹气,她还是觉得丽娘的打算不靠谱,但绝对不会直接帮着丽娘做决定。
一时间丽娘有些无语,最终还是告诉她:“妈妈就不要想着让我回到那个男人身边,要是人一直活得不痛快,还不如不活。
妈妈,那个男人真的不适合,看看,拿着我的嫁妆,还是我救了他一命,结果还是把我抛下,将来谁能保证再出现问题时他会怎么做?
等着他有了儿女,岂不是一旦有事直接什么都抛下,留下我给他养儿女?养好是理所当然,养不好就是罪恶滔天,我怎么这么贱!这种男人有什么好要的?
反正我想过,如果我再跟着他,倒霉的人还是我,和恶人生活在一起,只有比恶人还会恶,才会有好日子过,不然不是死在恶人手里,就是帮着恶人做事。
妈妈,你好好想想啊!到了这一步再回去,就显得我这个人极为廉价,只怕他身边的人都看不上我,我才不会想着依靠那个男人。”
余妈妈想要叹气,但还是说了一下,“其实他一直没有回来,有没有可能根本无法回来,毕竟他手里的兵不多,很多时候只怕是逃难。”
“这也是很有可能,”丽娘想了一会后点点头,余妈妈的说法没有错,有些人的实力不够强,只能四处流浪。
但那个男人的作为,还是让她不喜,只因为余妈妈给她说过一件事,男人在她昏迷后不久就有了新欢,那个新欢还是丽娘救下的。
据说还是为了报恩才跟了男人,在知道这个报恩的说法后丽娘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合着她救人,而最终救下的人跟了自家名义上的夫君,还是为了报恩?呃!还有这种报恩方式?被救的人自认为是自己可以代表着自己的恩人?
卧槽!丽娘完全无法接受这种逻辑,那女子就是说自己看上了男人,要比自己要报恩丽娘好吧!丽娘觉得自己超级恶心。
md!拿着自己的嫁妆嫁给自己的夫君,怎么都像是最惨的是自己,他们两个人活得无比的快活。
跟着余妈妈撇了一下嘴巴,说:“那个女子自诩是你的媵女,自然就可以代表着你。”
媵女?这一刻的丽娘想起来一种婚嫁制度,就是媵婚制度,相传早年期间两家人定下婚约后(一般是贵族家庭),等到真的举行婚礼时新娘出嫁时会带着年纪相仿的姐妹一起出嫁,有些地方还带着侄子,新娘是正妻,其他女子的地位就是媵女,算是明媒正娶的附属品。
媵女的地位要比妾的地位高一些,正妻要是早死的话,可以从媵女中选一个出来成为正室。但一般作为媵女的,都是有血缘关系的。
之前商周朝春秋比较盛行,原始社会就初见端倪,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娥皇女英姐妹两个人一起嫁给舜,也就是媵嫁制度的体现。
这么做,更多是为了加紧男女双方家族的联系和联合,在医疗体系不发达的年代里,负责生育的女子有可能会遇到生命危险,因此一下子嫁过去好几个,死了一个顶上一个,都是同一家族的女子,就最大限度让两个家族能够保持足够多的联系。
但这种制度随着奴隶社会的崩塌,到了战国时代就少了很多吗?那个打着报恩旗帜跟着她便宜夫君的女子,那里是个媵女?
喜欢红尘炼心之心有千百劫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红尘炼心之心有千百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