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事记:
黄金时代(1977年-2007年)
1977年,华国着名天文学家付建明。经过研究发现太阳核心,因为不知名的原因正在加速聚变。经过他的不断研究,如果这种现象继续下去,太阳大概率会爆发致命的氦闪。这一结论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震惊和关注。
1990年,旅行者一号,在距离地球六十亿公里以外的位置,拍下了一张名为“暗淡蓝点”的照片,照片中的地球只是一个小小的白点。这张照片让人们意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也激发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渴望。
1994年,付建明与NASA的专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后认为,以目前太阳聚变的速度来看,氦闪极有可能在四百年内发生。这一预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并倡议各国政府开始制定应对计划。
1996年,《太阳氦闪研究与策略基金会》在美国成立。该组织致力于研究太阳氦闪的影响以及制定应对策略,吸引了全球不少顶尖科学家的参与。
1999年,在上海一个男婴出生,取名韩子昂。他在未来将见证并亲身经历,人类从黄金时代到逃逸时代的重大事件。
2000年三月,一份名为《比邻星殖民计划可行性报告》的论文横空出世。这份报告由一群富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们共同完成,详细地阐述了人类移民到比邻星的可能性和方法。这个计划的提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同年七月,《太阳氦闪研究与策略基金会》被美国政府强行解散,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科学界,因为该基金会一直以来都是太阳氦闪研究领域的领军组织。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仍有许多其他科学家和研究团队正在努力探索。
同年九月,付建明教授成功获得了华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得以继续他对太阳氦闪的深入研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人类对太阳活动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更为人类应对可能到来的太阳灾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2003年十月,一场G5级别的太阳日冕抛射袭击了地球,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场太阳风暴导致多颗卫星受损,其中一颗日本卫星更是直接报废。这次事件让人们意识到,太阳活动的异常变化对地球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各国加强对太阳的监测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威胁。
2007年,华国立项建造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坐落于贵州黔南。这座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的建设,将帮助天文学家更深入地探索宇宙。
前太阳时代(2008年-2038年)
2009年,付建明领导的华国太阳氦闪研究组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预测在2015年将会发生一场剧烈的太阳风暴,袭击地球。这一预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2010年,受到华美两国的影响,全球多个国家也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太阳氦闪的研究工作。部分国家希望通过合作,共同应对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2012年,由华国主导的人造生物圈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一成就标志着人类有能力在极端环境中建造人造生存基地。这一成果令全球科学界为之振奋,也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殖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但并没有如付建明所预测的那样引发严重灾难。各国政府为了应对此次危机,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做出的预案,全都白费了。由于无法验证其理论,付建明的研究小组被迫解散,这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尽管如此,他们在科学上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歇。
2016年,华国的‘天眼’射电望远镜顺利建成,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座望远镜不仅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还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2018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重要事件。六月,前氦闪研究小组成员刘欣推演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流浪地球模型,并首次提出了行星发动机的概念。同年十月,华国科学院的日裔学者中田一夫成功发现了重核聚变技术,为未来的能源开发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2年四月,太空生物圈一号实验获得圆满成功。这项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在宇宙空间中培育绿植并实现氧气循环的可能性。这一突破意味着人类有望在太空中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推动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进程。
2023年二月,刘培强在北京诞生。
2024年一月,付建明到联合国总部示威警告。太阳氦闪灾难来临,整个地球都将会遭到毁灭。同年三月,付建明因晚期肝脏肿瘤破裂离世,享年70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