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难哪里,也不能为难菊花啊!
对了,造纸怎么造来着???
方法其实挺多的。
就看是要造哪一种纸了。
有时候他会想,自己的日记要是被挖坟……,不,见证历史的事,怎么能叫挖坟呢。
要是哪天吕武的墓被考古出来,发现这么一些写有简体字的羊皮,世界奇迹该是要增加一个了吧。
如果条件足够的话,他甚至都想拿些玉牌雕刻了作为陪葬品,给后世留下大大的惊喜。
条件不够还有另外的办法,比如弄碑文。
写上一部春秋中叶的架空文,什么神啊、仙啊、魔啊、鬼啊的,再弄上练气士、修真者。
甭管靠不靠谱,反正该有的剧情要有,再煞有其事地贴近当代的正史。
各个诸侯国必须是能飞天遁地的一大群,两军交战就是神仙打架。
后人一看:哎哟!你妈个大嚓啊!古人这么猛的!!?
“不能让王莽专美于前……,不对,是在后。”吕武想着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同样是穿越者,谁还比谁差,是不是?
这些事情却要等吕武什么时候能清闲下来再弄。
主业是领主,副业写架空文,很可以的!
留下来要说谁最难受,无疑是中行偃了。
上军的上军将是郤锜,他就是个脾气火爆又没情商的人。
新军将郤犨和新军佐郤至都是郤氏的大佬。
四位留在南方的“卿”,中行偃不就显得势单力孤了吗?
另外,郤氏的一叔二侄不单单在国内没少得罪人,列国也是得罪了一大批人。
鲁国执政季孙行父就是郤氏一叔二侄得罪得比较狠的人之一,他当然不会去找郤氏的一叔二侄自己闹委屈。
卫国执政孙林父倒是想巴结一下郤氏的一叔二侄,比较关键的是去了一两次,找了浑身的不自在,不乐意再去了。
比较活跃的只剩下吴国大夫子远。
他当然听过郤氏一叔二侄的名声,几次相处下来比较讶异。
郤锜脾气爆,某些时候讲话不经过大脑。
郤犨却是一个脾气比较温和的人,一些事情上面的见解很深远。
郤至脾气未必多好,却是一个很有大局观的人。
子远最为聊得来的人是郤至,总能在谈论楚国的时候,跟郤至聊得很起劲。
剩下的中行偃年纪轻轻就得配高位,人们天然会用带颜色的眼光看待。
再来是中行偃确实在一些见解上比不过老正治家,不管是季孙行父、孙林父或是子远都不会找中行偃谈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