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春秋大领主女主 > 第814章 这才是战国时代啊(第1页)

第814章 这才是战国时代啊(第1页)

荀国有可能战败吗?这完全就是废话了。又有哪一个国家敢说自己一定会百战百胜,不会在某天品尝到战败的苦楚呢。

只是吧,荀国战败的时间很有灵性,发生在了“新郑”这边极度需要支援的时间节点。

现在荀国战败,荀会只是带来三个“旅”的荀军不但显得合情合理,某种程度上还算是一种仁至义尽。

看一看,瞧一瞧呀!

俺对外战败,还抽出三个用来保家卫国的“旅”去帮助盟友,不是一个合格的盟友又是什么,称赞一声守信义重承诺,没毛病吧!

然后,荀国败了,损失了多少兵力,又丢了多少座城邑呢?这一点荀会没有提到一丝半点的消息。

事实是什么?荀国真的败了,却是中行吴刻意选择了撤军,不是那种力战不敌的失败。

他们多少有点讲究,撤军之后丢出三五座城邑让鲁国收复,再将战线稳在了“大野泽”一线。

鲁国收复了之前失陷的城邑,他们为了提振军民士气,该不该大肆宣传战局出现扭转,取得了对荀国的一次大胜呢?

等于说,齐、鲁、曹等国联军打赢了荀军,在鲁人以及其盟友的宣传下,肯定是会广传四方,宣传里的内容别想多么靠谱,十分能信三分都算多。

荀国不会站出来辟谣,君臣只会默默忍受那些以自己为丑角的各种段子,用这样的代价来换取用更少的兵力援救“新郑”的盟友,而不被嫌弃或其它。

吕武本身对后续到来的韩军来了去“密”那边有点意见,再碰到荀国这种事情,心里跟明镜似得。

“公子,韩王、荀王未有致力援救范国之心,奈何?”吕武没那么烂给韩起和中行吴下烂药,纯粹讲出实情。

汉国的援军已经抵达,在“新郑”这边是以汉军为主力在对抗楚国等联军。

如果以一国都城陷不陷落来裁定一个国家是否被灭亡,范国的存亡无疑是依靠汉军来守住“新郑”这座范国的都城了。

范鞅现在对韩国和荀国是什么感官?不取决于他内心的想法是什么,现实就是只有汉国派来大军救援,韩军离“新郑”远远的,荀国干脆只是派来了应付式的少量援军。

那么不管汉国以后到底会对范国干出一些什么事情,吕武至少摆出了对范国的必救决心了。

还有更现实的情况,因为韩国和荀国的所作所为,使得范鞅只能依赖和倚重汉国。

范鞅没有表现出什么仇恨,有点懦弱地说道:“如事不可为,可要迁都向北?”

他们这一边的后续部队开到,楚国那边也不是没有援军。

在这两个月中,先后有大约六万左右的楚军抵达战场,另有其余敌国约四万左右的军队,以至于让“新郑”周边的敌军数量达到了恐怖的二十万有余。

而那还是在哪两个月时间中,汉军、韩军、荀军和范军一再消耗敌军之后的数量,要不然敌军的数量会显得更多。

“韩军与郑军在‘密’酣战,交战两月有余,战事仍然胶着。”吕武这次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就有点嘲讽了。

韩国在“四晋”当中的实力不算强大,但是也不至于跟子产麾下的乌合之众打成了胶着状态吧?

职业军队跟乌合之众打,战斗力对比用一比五会过分吗?

历史上,两三千职业军队逮着十多万乌合之众一顿猛揍,出现的例子可不要太多。

最有名的就是东汉末年的一些战例,比如卢植只是带着三千“北军”就一再击败数量数万、十数万、几十万的黄巾军,跟郡县兵配合着就将黄巾军压缩到很小的活动区域,再一战歼灭黄巾军的主力。

还有明末的卢象升,不一样是带着数千朝廷的军队,办到将“闯王起义军”撵着到处跑的情况吗?

对了,“闯王”并不是单指李自成,有过好几代的“闯王”,其中李自成最出名罢了。

现在是什么情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